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對新的歷史階段非遺傳承保護的思考

      時間:2013年11月08日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王福州

      對新的歷史階段非遺傳承保護的思考

      ——寫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布十周年之際

        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布十周年。作為締約國之一,自2004年8月加入該公約以來,中國政府依據國情,以傳承人為核心,以持續傳承為重點,以保護文化多樣性并促進各民族、社區、群體和個人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政府主導、民眾參與、扎實推進,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非遺傳承保護新路。隨著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持續深入,中國非遺保護已經從全民動員、普及推廣,進入到科學管理、創新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重要節點上,有必要總結與反思我國履約10年來的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用《公約》精神關照當下非遺傳承保護實踐,為傳承前人的智慧、賡續文化的薪火、豐富文化多樣性,做出新的貢獻。

        貼近民眾,走進年輕人心靈

        10年來,中國政府重金舉力推進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從田野調查開始,在立法、規劃、指導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步驟,直至頒布法律,全面激活了普通民眾的保護意識。

        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是中國非遺傳承保護的一個顯著特點。通過深化非遺進社區活動,確認社區、群體和個人在非遺保護傳承和整體管理中的作用,讓非遺近距離貼近民眾,促進不同社區間相互欣賞相互尊重;通過系列展演展銷和節慶活動,讓非遺深入群眾生活,甚至為改善民眾生活服務,增強非遺活力,活動效果可持續有后勁;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讓非遺融入教育體系,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大學或專業院校設置的相關課程,讓民眾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

        讓年輕人走進非遺,是非遺能否傳承延續的關鍵。非遺既是草根文化又有經典國粹,通過宣傳認識國粹的價值,通過參與體味傳統的魅力,讓非遺真正走入年輕人的心靈,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做。非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表現為精神性、智慧性、技藝性的呈現形態,它與我們的精神、情感、思維、生活方式緊密相連。比如民間文學中的三大史詩,作為典型的東方史詩區別于中世紀歐洲史詩和古希臘史詩,而自成一脈,比肩西方史詩,至今仍在藏族、蒙古族和柯爾克孜族民眾中以口傳形式流傳,生生不息并不斷傳承發展變異。民間藝人普遍文化不高,但記憶超群、學養豐厚,如被譽為“當代荷馬”的《瑪納斯》歌手居素甫·瑪依依能完整演唱八部《瑪納斯》,唱完23萬行的《瑪納斯》需一年多時間。再比如新疆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藝術,門類繁多,藝術內涵豐富,年輕人一時恐難真正走近,需要換個角度調整思路,從年輕人可能的興趣點切入,告訴他們文化瑰寶就在身邊,衣食住用行無處不在,祖先留下的財富須好好珍視。面對國粹經典,讓傳統文化展現新鮮感和獨特魅力,讓孩子們露出驚喜的眼神和感受發現的快樂,鼓勵他們穿越時空與古人先賢對話,任憑他們去取舍去選擇去評斷。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拉近年輕人與非遺的距離,讓非遺在年輕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動態管理,不可承載過重

        以人為本的社會,必然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無論從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還是從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特點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構成傳統文化基石。對非遺的認識必須是全方位的,各民族都有民間信仰,許多信仰并非儒道釋文化所能涵蓋。作為非遺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情感表達方式,維系著族群的生存發展,傳遞著人們的信仰和習俗。文化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非遺作為中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意產業的發展、對就業與國計民生等都有推動作用,但切不可承載過重,否則將改變原來的味道、甚至變形走樣并失去自我修復功能。

        活態流變是非遺項目的重要特性,要求我們對傳承人的認定和非遺項目必須實行動態管理。按照《非遺法》的要求,我國對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實施了四級名錄制度。對國務院公布的3批(1219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文化部認定的4批(1986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分別建立了名錄并實施動態管理。關注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傳承活動和分布情況,著眼傳承,及時遞補,確保傳承隊伍充滿活力。遵循非遺項目自身規律,及時更迭,落實保護單位和主體,確保每個瀕危項目后面有學術支撐和智力支持。通過督查,有進有出、適時淘汰,使得名錄管理更加科學、嚴肅、有效。

        非遺項目的豐富性,決定了保護方式的多樣性。實際工作中要求我們必須遵循非遺傳承保護的規律特點,積極探索以生產性保護為重要內容的多種傳承保護方式,搶救性保護、原真性動態保護、生產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并舉,按照非遺自身衍變規律,對傳統手工技藝類項目,以及民間美術、傳統醫藥類和飲食文化類項目盡可能尋求生產性保護的方式傳承發展,將非遺傳承保護進一步向科學化進程推進,使項目分類更科學,行政管理更有針對性。

        活態傳承,不否定創新發展

        非遺,作為一種與人息息相關的文化形態,最寶貴之處就在于活態傳承。其中的每一個人既是傳統鏈條上的繼承者,也把個體的獨特體驗融入其中,成為新的創造者。非遺傳承應以傳承人為核心,以持續傳承為重點,特別是傳承人在認真學習原有精髓的同時,以自己的思考和體驗賦予非遺新創造,把千年文化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產生既有傳統特色,又融入文化內涵和現代元素的藝術精品,并借助良好的生產、銷售、流通條件,打造良性傳承鏈條,推動非遺的傳承與發展。

        生產性保護作為中國非遺保護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締約國的重視。生產性保護在非遺保護實踐中產生,以保持非遺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通過稅收優惠、信貸傾斜等措施,對傳統工藝類和美術類等適合生產性發展的非遺項目進行扶持,將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物質形態的產品。生產實踐中既保留傳統工藝的本真,又將其文化內涵與技藝融入物態化產品中,讓民眾切實感受到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高超的傳統工藝,又能充分利用其實用價值,將其融入現實生活中。除了要關注傳承人的傳承保護活動外,亦不可忽視其物質載體和相關文化空間。傳統手工藝類和傳統美術類等生產類非遺項目有其自身的規律,核心技藝要防止機器化和規模化生產,選徒帶徒有其自身特性和要求,不可隨意改變,但更不可使其凝固、靜止、不發展,而是使其走上穩健、持久、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探索多姿多彩的非遺生產性保護之路。這些路徑包括:多個非遺項目的綜合性保護、單個項目的深度保護、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有效融合的生產性保護模式。

        非遺保護不是僅僅為了留住歷史,而是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和技藝創造,生產性保護是實現活態傳承的保證。通過近年來命名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研究基地的探索,理論引導和政策性示范作用增強,傳統手工藝類、傳統美術類、中醫藥炮制類和飲食文化類等適合生產性保護的非遺項目的自我造血機能增強,與旅游等文創產業的融合加深,傳承人的傳承條件和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主動堅守,確保原汁原味

        當下城鎮化推進中的非遺傳承保護是一個嚴肅而有挑戰意味的課題。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包括建筑群落、橋梁、廟宇、祠堂,生產生活、婚喪嫁娶、商貿集會、節慶祭祀、信仰崇拜等民俗、神話、傳說、諺語、歌謠等口頭傳統以及民間工藝、美術音樂、戲曲舞蹈等等。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原住民銳減,建筑文化消失,依附其上的鄉村文化瓦解,原有的民俗、生產生活方式、社會關系漸漸逝去,活態傳承面臨挑戰。

        傳統村落中留存著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核,是傳統文化中最具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無數原住民代以相繼、身體力行,優秀文化代代相傳,鑄就中華文化的基石。鄉村文化、民族文化應該作為人類文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它的保護,也體現出現代生活方式下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欣賞。然而,伴隨城鎮化和現代化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大批原住民離開村落進城打工,民俗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失去了傳承延續的人群,在許多地方名存實亡。挖掘民俗文化內涵,維系其存在的文化生態、社會生態,顯得迫切而重要。

        城鎮化進程中,我們強調主動的堅守,需要毅力耐心更需要智慧,政府、學者和民間各有職責。政府在制定搬遷、復建規劃時,應首先考慮非遺保護規劃并使其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并居核心地位。在前一階段對古村落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規劃。同時,以建設鄉村文化生態空間為重點,改善居住、生存和傳承環境,保護好民俗文化空間,留下原住民,留住傳承的本體。學者要走向田野,盡可能多地保存、搶救并記錄傳統村落遺物,將村頭田邊的文化遺存納入學術研究范圍,升華為民族珍貴遺產和華夏文明的重要構成,把學術智慧轉化為實踐成果。民間社會作為傳承保護的生力軍,潛藏著無窮智慧,應充分挖掘并引導其對古村落實施多途徑、多渠道、多方法的傳承保護。

        理性包容,強化國際間交流合作

        自2001年5月18日昆曲藝術名列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始,10多年來,我國政府立足中國實際,以公約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和做法,我國已成為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作、急需保護瀕危項目和保護實踐示范項目最多的國家,受到國內外特別是締約國的廣泛贊譽。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實施,我國非遺傳承保護由單一到整體,由零碎到系統,逐漸進入依法依規科學保護的新階段。一方面,加強對周邊國家歷史和文化的深度認知,著力加強對現實及歷史的深度觀察和反思。遵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通行做法,積極拓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就非遺傳承保護展開聯合申報和共同保護的探索,不再糾結于誰又要搶我們的申遺項目。重建以包容理性、兼收并蓄為特征的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以更加積極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發展的保護實踐,從根本上解決好重申報輕保護的問題。對入選項目特別是急需保護瀕危項目要建立專門的學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嚴格履行兌現申報承諾。

        (作者為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


      (編輯:單鳴)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