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出現在莫言小說中的茂腔,不僅是首批國家級“非遺”,更有著“膠東之花”的美譽。由青島市黃島區茂腔藝術傳承中心演出的現代茂腔戲《支書張玉剛》登臺中國評劇大劇院,前晚進行了謝幕演出。來自最基層的演員臺上唱戲,臺下自己化妝、換景,甚至畫幕都是由十幾名剪紙藝人花費近一個月時間制作而成,堪稱最原生態的一部現代大戲。
該劇由青島市黃島區靈山衛街道辦事處北窯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剛生前經歷改編而成,2002年張玉剛已身家過百萬卻回村參選村主任,后任黨支部書記,十幾年間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光棍村”變成了比城市還富裕的新農村。但去年5月年僅38歲的他卻罹患肝癌去世。黃島人決定用茂腔這一飽含家鄉情感的劇種懷念這位好書記。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茂腔,流行于青島、濰坊、日照等地,特別受當地婦女喜愛。這出由戲劇“梅花獎”得主崔彩彩執導的現代茂腔劇,所有演員都來自黃島區茂腔藝術傳承中心。
演出中,演員們除了登臺,還要參與換景和裝卸,不僅自己化妝,就連服裝都是從家中父輩那里“淘”來的。據悉,很多演員都是舞蹈演員轉行而來,足見茂腔的傳承并不樂觀。而去年轉企之后,傳承中心已經招收了30名學員由濰坊藝校代為培養,三年后充實演員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中的巨大畫幕和景片都是由黃島區群眾親手繪制的,其中一幅巨大的剪紙畫幕由十余位剪紙藝人耗時近一個月完成。該劇在當地的演出曾引得村民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