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備年貨、看春晚、守歲……對打小看著動漫長大并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新新人類”劉洋(化名)來說,馬年春節跟往年似乎沒什么兩樣,“鞭炮放的少了,這是最大的區別。其實,年俗可以與時俱進地增加一些時尚元素,印象中動漫形式的新年俗就沒有。”劉洋認為。每到春節,像劉洋這樣感嘆“年味淡了”的人不在少數,到底年味去哪兒了?
春節里的動漫氣息
春節借助千百年來發展演變積淀的豐富年俗和年味符號代代相傳著,有民俗專家指出,無論春聯還是年畫,不僅是傳遞年味的鮮明符號,也是當時產生年代里的一種時尚元素,但隨著時代變遷,這些符號的意義或淡化或消失,但此時,飽含春節文化內涵、以新載體形式呈現的時尚年俗尚未形成,這必然導致人們產生年味變淡的感覺。
今年春節前夕,記者到韓國首爾和泰國曼谷出差。在首爾的公園、商場,甚至街頭的公交車身上,都能看到各種可愛喜慶的卡通形象以各自特別的表情和動作“拜年”。離開首爾在機場候機時,韓國朋友李善蘭發來一條動漫彩信恭賀新年。彩信中,在海上旭日冉冉升起的背景下,身著朝鮮族傳統服飾的“福娃”開心地為長輩磕頭拜年,還有快樂地玩著跳板的孩子們,整個畫面創意獨到,鮮明的民族特色營造出濃濃的年味,讓人印象深刻。
在泰國曼谷的各大超市、書店和有名的唐人街耀華力路,可看到琳瑯滿目的漫畫書。“每年春節這里都有打折促銷,我都會來買一些漫畫書或刊物,《名偵探柯南》是我的最愛。”泰國大學生Ann在耀華力路一個漫畫書攤邊告訴記者,雖然春節不是泰國的法定節日,但漫畫是她體驗感受春節年味的首選。
而春節期間的臺灣也有一片濃濃的動漫氣息。據新華社報道,2月4日開幕的臺北國際動漫節首日即吸引10萬人次入場,一舉打破2013年首日7.5萬人次的紀錄,今年主辦單位以“繽紛異世界”為主題,以期帶領大家走出習以為常的現實世界,跟隨動畫聲優的聲音和動漫名家的作品,飛向充滿著繽紛幻想的奇境異世界。
讓年味在動漫中變濃
無獨有偶,春節前,一場名為“春節娃娃全球動漫形象創意設計大賽”的賽事在北京宣布啟動。“希望借此推動春節文化的時代化、潮流化、年輕化、國際化,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同時促進動漫產業向節日經濟領域開拓。”活動主辦方天津神界漫畫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維東表示。
在陳維東看來,我國動漫產業正處于向品牌化發展的戰略轉型期,以組織本次大賽為契機打造“春節娃娃”品牌并非權宜之計。“此舉受到圣誕節品牌活動推廣的啟示,也是天津神界等一批國內動漫企業從數量規模化向創意品質化、從產品化發展向品牌化發展、從內容創作單一化向產業發展多元化以及從動漫粉絲型經濟向民眾生活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陳維東說。這一富有創見性的大賽也被業內人士看好,多數人認為“春節娃娃”不同于奧運“福娃”,對這個旨在打造代表春節文化符號并富有產業開發價值的品牌項目而言,形象設計與包裝推廣是關鍵。
“國際化的設計團隊、時尚化的設計和包裝、全球化立體化的傳播和產業化的運營是‘春節娃娃’品牌成功打造的關鍵。”上海炫動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艷舉例說,韓國的一些動漫形象借助發達的演藝業推廣,如在很有人氣的藝人們的MV和衣服上出現,不斷使這個形象與時尚元素掛鉤、與年輕人接觸,起到了很好的推廣效果。
“整合年文化,不能僅著力于‘春節娃娃’本身,還要通過這個帶有中國孩子鮮明特征的娃娃形象演繹春節故事,好的形象加上好的故事才會深入人心。”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委會常務副主任龐邦本說,“以后,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添置‘春節娃娃’,就像圣誕節時迎接圣誕老人,那年味就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