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應該在生活中流淌,而不是在博物館里風干,但手托千年的瑰寶,卻不乏迷路的人。從年初龔琳娜的神曲《法海你不懂愛》到年尾騰格爾的新神曲《桃花源》,傳統文化在傳承中走樣的狀況還在延續。
繼雅開新、自鑄偉詞是任何時代都面臨的問題。如何激活傳統,發掘傳統底蘊,進行當代演繹,實現古今對話?陶淵明的散文《桃花源記》寫的是心中的理想國,詩人王維《桃源行》把原來的散文體成功改成詩體,上世紀90年代由林振強作詞的歌曲《桃花源》則改成了自由體,而騰格爾卻在桃花源里“撞上了桃花運”,頗具色情意味。或許創作這些神曲只是為了娛樂大眾,但創作本身卻成為一部分人理解傳統文化的起點,從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產生了危害。
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在吸收中獲得啟迪、在創造中升華自我、在弘揚中實現傳承——這才是文化傳承的必由之路。如果為了爭取市場而把傳統文化拿來惡搞,恐怕荒腔走板之中,娛樂消退之后,傳承會更加乏力。
古典韻味與現代意識碰撞產生的不應該只是神曲,還應有更多更好的藝術表達。時代呼喚傳承,希望文藝工作者傳唱的是每個人心中真正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