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畫集》:乞命
《護生畫集》:倘使羊識字
《護生畫集》:生的扶持
本報訊 由臺灣佛光山和浙江省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第一屆兩岸文化遺產節暨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畫集》特展日前在高雄佛光山開幕。
據了解,浙江省博物館精選了124件豐子愷《護生畫集》原作赴臺灣展出。加上佛光山的館藏,此次展覽的畫作共156件,分為“戒殺警世”、“善愛生靈”、“和諧家園”等主題,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護生畫集》博愛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藝術表現手法,使觀眾對《護生畫集》能有一個整體認識,推動人類、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豐子愷有“中國漫畫之父”稱號,也是近代有名的散文家、音樂家和翻譯家。據年近九十的豐子愷女兒豐一吟介紹,《護生畫集》是其父親豐子愷和其老師弘一大師在1927年共同醞釀的,本意為提倡仁愛,勸人戒殺從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護生畫集》包括豐子愷的畫作和弘一大師的書法和詩詞,是宗教與文藝的跨界合作,是父親豐子愷“護生”心愿的最好詮釋。
1929年開始,豐子愷為祝賀弘一大師五十歲壽辰作《護生畫集》,由弘一題字,豐子愷作畫,合作完成了第一冊《護生畫集》字畫各五十幅,于1929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和佛學書局等出版發行。遵弘一法師囑,從1929年弘一五十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與弘一法師年齡同長。由豐子愷作畫,第一、二集的文字為弘一法師題寫,弘一法師故去之后第三集為葉恭綽撰寫、朱幼蘭題寫了第四和第六集、虞愚書寫第五集。前后相繼,創作過程長達四十六年。
這套畫集的原稿原先全部由豐子愷的好友、新加坡的廣洽法師保存,1985年豐子愷逝世十周年,廣洽法師回國參加紀念活動時將其帶回,無償捐贈給了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館。這28年來,《護生畫集》始終珍藏在浙博庫房里。去年,香港文化藝術館策劃“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特展,《護生畫集》作為其中一個專題板塊,首次公開露面,展出其中100幅作品。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世。”護生即護心,這是豐子愷創作《護生畫集》的初衷。“它強調對生靈的敬畏、對自然的愛護,畫面簡單淺顯易懂,但意義深刻。救護禽獸魚蟲是手段,倡導仁愛和平是目的。”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主任趙幼強這樣解釋《護生畫集》的創作。《護生畫集》題材以救護普世動物、愛護天地萬物為主,但背后是希望透過愛護生命,培養大眾有慈憫、仁愛、和平的心,繼而以此心對待身邊的人。
“保護生靈的意義在于對人的保護,最終落腳點在于人。”趙幼強認為,無論是建設生態文明,還是強化人的素質教育,這樣的思想無疑契合當前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