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故宮太和殿內對文物進行除塵作業。翟 群 攝
今年1月1日起,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故宮博物院正式實行周一全天閉館。1月6日,記者對迎來新年首個周一全天閉館日的故宮博物院進行了探訪。
當天,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內,“平安故宮”工程安全培訓第一講正式開講,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葉春向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保護、開放管理、安全保衛一線工作的300余名員工,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和全國文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與典型案例。“300多名一線工作人員齊聚一堂學習充電,在過去難以想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俗話說‘歇人不歇馬’,但對于故宮博物院來說是‘歇馬不歇人’,我們面對的‘馬’是珍貴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應該使它們得到應有的‘歇息’。一天的閉館時間彌足珍貴,不能虛度,要有實效。”他表示,每周一天閉館是國際博物館界的慣例,業界和媒體關于“故宮文物需要喘息”的呼聲一直不斷。去年實行周一半天閉館期間,故宮完成了一些在開放時間不宜推進的工作。比如古建筑和文物檢查保養,展覽設備維護,基礎設施檢查、保養和施工,開放區域樹木草皮和陳設花木養護,工作人員系統培訓等,既有利于保證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也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參觀環境。
安防是故宮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天除了參加安全培訓,故宮消防中隊還在箭亭廣場開展了消防實際操作演練。平日里熙熙攘攘的箭亭廣場安靜空曠,回蕩著消防隊員們訓練的口號聲。當記者來到鐘表館,施工人員正在拆除檢票室的彩鋼房,今后取而代之的將是與院內建筑風格相一致的安檢房屋,既提高安全性和舒適性,又可消除安全隱患。據了解,故宮博物院正在按計劃、分步驟拆除故宮內全部彩鋼房,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保護故宮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據介紹,由于故宮規定工作區內不能加班,每天下午4點半清場后,即便是工作人員也要全部離開。以往工作人員只能利用開館前的短暫時間對文物進行清潔和保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現在則可以利用周一閉館時間很好地開展工作。
走進正在進行除塵保養的太和殿,記者聞到很濃的煤油氣味。原來,太和殿的地面“金磚”由于加工工藝非常復雜,擦拭時不能直接用水,而需使用浸過煤油的墩布,且墩布每兩周上一次煤油,要等油全部都“吃”進墩布里才能使用,否則就會留有痕跡。太和殿的金漆雕龍寶座采用透雕工藝,雕刻精致。記者在現場看到,五六名工作人員正在使用軟毛刷和吸塵器對其表面進行除塵,部分角落使用棉簽去除塵土,“龍椅”更顯金光燦燦。
與太和殿相比,珍寶館里顯得更為忙碌。兩名工作人員利用難得的閉館時間,對“大禹治水”玉雕展柜進行照明燈具更換和維護工作。據了解,該展柜制作于2004年10月,位于珍寶館展區樂壽堂后殿,所處位置重要,觀眾流量集中,維修空間狹小,不便于進行日常維護。展柜燈光位于展柜主體上方,工作人員只能依靠在展柜旁臨時支搭的梯子在展柜上方燈箱處進行作業,而為避免碰傷文物,作業全程不能打開展柜。“這些展柜需要專業人員打開頂蓋才能進行清潔,我們計劃更換這些展柜,并采用不會出現倒影的特殊玻璃,讓觀眾能夠看得更清晰更真切。這些工作都需要在閉館時間完成。”單霽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