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藝德受關注 會員發展創新路
——2013曲藝熱點掠影
郭德綱事件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2013年即將過去,回顧一年來曲藝界的大事小情,一向不“安分守己”的郭德綱再次成為曲藝界最受媒體關注的對象。
時鐘撥回到11月19日。當天,北京電視臺臺長王曉東因病去世,第二天,有著非主流著名相聲演員之稱的郭德綱便在微博上貼出一首打油詩 “一去殘冬曉日紅,三杯淚酒奠蒼穹。雞腸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間報應靈。”同時還配了一張紅雙喜的圖片。此舉被許多網友質疑為郭德綱在用打油詩暗諷已去世的王曉東。
網友之所以如此質疑郭德綱的言行,并非空穴來風。事情還要從3年前說起。2010年,郭德綱徒弟曾與登門采訪郭德綱的北京電視臺記者發生沖突,隨后郭德綱在博客上稱徒弟“是個好孩子”,并斥“記者是在‘綠燈區’活動的‘妓女’”。當年北京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本來確定了郭德綱的相聲節目,但在參加臺里的審查時,因節目涉及低俗內容被“槍斃”。至此,郭德綱與北京電視臺徹底鬧翻。
所以,北京電視臺臺長頭一天去世,第二天就發出含沙射影式的打油詩,郭德綱的行為想叫人不懷疑都難。
原本以為隨著時間推移,本次事件也就慢慢淡出公眾視線,不料事件再次發酵。12月3日,北京電視臺向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文藝工作委員會發函,請求強烈譴責郭德綱侮辱逝者行為。12月15日,中廣協電視文藝工作委員會向近400家電視臺發出聲明文件:強烈譴責郭德綱的過分言行,并強烈要求郭德綱向北京廣播電視臺以及王曉東臺長和家人道歉。再次引發網民熱議。
盡管作為公共媒體的北京電視臺如此對待郭德綱個人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對于郭德綱此次的不良品行,確實應該給予必要的警示。不管怎么說,死者為大。何故在人死之后發微博以表歡喜之情呢?這不是自曝其狹隘嗎?這些年與郭德綱有關的風波可謂接二連三,給人一種感受就是,每年不折騰點事出來,郭德綱心里就會很癢癢。
名不見經傳的郭德綱火起來了,不但成為電視媒體的寵兒,還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可是得意之后的郭德綱卻似乎忘了形。有人說,如何對待郭德綱這樣的藝人,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臨的一個建設性話題。的確,在引導“當紅藝人”加強道德水準建設,同時又能夠向社會提供正能量方面,相關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意識還亟需完善和提高。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人品一旦有問題,其作品的格調也很難高雅。我們無法苛求每一個明星大腕都成為道德楷模,但起碼的一點是,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大腕,道德底線是必須要守住的。
創新和拓展會員發展管理服務工作渠道
任何一門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都離不開人,隊伍建設如何事關整個事業的興衰成敗。而對于中國曲協來說,發展會員則是加強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促進事業繁榮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根本推動力量。所以,中國曲協在會員發展管理服務工作上的各項舉措,無疑是2013年曲藝界的一個重要話題。
9月5日至6日,首次專門針對全國曲協會員發展管理服務和組織建設的會議在山西省稷山縣舉行。會上,與會代表交流了各地在會員發展管理服務工作方面的心得體會,并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曲協會員工作和組織建設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國有專業曲藝院團約70家,民營曲藝院團近3000家,曲藝小劇場約500個,曲藝工作室約200個;全國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廠礦等領域的曲藝從業者在5000人左右;全國曲協組織系統的專兼職工作人員近1000人;全國曲藝從業人員已經達到250000人。鑒于此,此次會議提出,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政府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民營曲藝院團和自由曲藝工作者逐年增多,要更廣泛更有效地團結包括那些曲藝類專業學校畢業生、自由職業者、流浪藝人及曲藝愛好者等新興群體在內的廣大曲藝從業人員,及時給他們提供創作指導、作品推介、表演培訓以及資質認定等方面的服務。要在保證會員質量和專業性的基礎上,努力把那些熱愛曲藝藝術,具有一定創作基礎和專業表演水平,具有一定影響的優秀曲藝人才和曲藝愛好者吸納到各級曲協組織中來。
此次會議還總結了目前在曲協會員發展管理服務工作和組織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就如何及時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提出了措施,提出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和思路,以服務意識和能力帶動各項工作的開展;要深入把握新形勢下曲協會員工作和組織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工作理念,不斷改進和完善體制機制與方式方法;要定期舉辦采風創作、精品展演、文藝評論、志愿服務、人才培訓、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等活動,為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提供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平臺。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要通過運用高效、直觀、快捷的網絡優勢,第一時間了解和傾聽廣大會員的心聲和呼聲,建立為會員服務的綠色通道,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新技術手段為廣大會員提供服務。
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表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加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有效作為,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各方面各層次各領域的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推動曲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
【鏈 接】
首部曲藝紀錄片問世
9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曲藝轍痕》,6月14日至22日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連續播出。這是我國首部全面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曲藝事業發展歷程的電視藝術作品。該片以歷史發展和時代變遷為主線,用大量詳實的素材和對當事人、親歷者、見證人的采訪以及情景再現,為觀眾描摹了不同歷史時期曲藝發展的基本特點、代表性曲藝家和代表性曲藝作品,喚醒和再現人們的文化記憶,具有較強的資料、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