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紅樓十二釵之黛玉葬花、寶釵戲蝶、鳳姐弄權 馮 遠
從文化傳播的規律來講,文化的傳播總是從世界文化的制高點向其他區域蔓延,它不同于管理中的“木桶效應”的短板決定理論,而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水塔效應”和“燈塔效應”:只有在建筑的最高處建好了水塔,才可向所有用戶提供用水;只有在大海中樹立燈塔,才能引導船只循著正確的航道航行。因此,選擇曹雪芹和紅樓夢,就是選擇中國文化的制高點,選擇中國文化最具世界競爭力的代表,參與全球文化的競合。
2013年第四屆曹雪芹文化藝術節不久前在北京舉行,此次藝術節動員了近百萬市民參加,從資深學者到普通市民,從高齡老人到少年兒童,從國際專家到業余“紅粉”,都踴躍參與到藝術節的各項活動中,藝術節樸素、節儉、互動、多樣,呈現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文化交流的多層次互動。
那么,今天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曹雪芹?
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習近平同志也明確指出,我們要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如何提高我國面向世界的文化開放的水平?如何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紀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藝術節邀請了英國莎士比亞、俄羅斯托爾斯泰、法國巴爾扎克,以及中國曹雪芹四個世界文化偉人故居紀念地的高層管理者、學者首次齊聚北京,舉辦了“大師與經典:文化遺產的國內傳承與國際傳播”研討會,這是一次弘揚世界文化遺產,推動我國文化開放,以及全球文化多樣性發展的盛會。
文化是每一國家和民族的重要資源。一個國家文化的繁榮總是以他們奉獻給世界的優秀作品和卓越代表為標志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英國的莎士比亞、俄羅斯的托爾斯泰、印度的泰戈爾、法國的雨果等,他們為人類文明創造了不朽的作品。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一句讓世界動容的話,他說:我寧可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亞!
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河中,群星璀璨,哪一位能夠榮膺我們民族文化的代表,能與世界級文豪相媲美而毫不遜色呢?明清以來,曹雪芹以及他的《紅樓夢》無疑是最杰出的代表。
《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庫。這里幾乎隱藏著封建時代中華文化/文明的所有基因。這里有偉大燦爛的政治遺產,震驚世界的文化創造,豐厚無比的非物質遺跡,精美絕倫的語言文字,《紅樓夢》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
曹雪芹的生活貫穿了貴族到普通人家再到窮困潦倒的各個社會階層。在中國的歷史上,不乏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但曹雪芹只有一個。曹雪芹是獨一無二的。他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他的著作是人類文明進步路途中的一座豐碑。
中國的曹雪芹,世界的《紅樓夢》。自公元1793年(日寬政暌丑五年)日本富商村上家將《紅樓夢》帶到日本以來,250多年間,《紅樓夢》遍傳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緬甸、泰國、新加坡,以及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捷克、羅馬尼亞、西班牙等眾多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至少已有16種文字30多種《紅樓夢》譯本風行海外。
習近平同志要求我們要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紅樓夢》就是最經典的中國故事,曹雪芹的聲音,就是向世界傳遞的最厚重的中國聲音。
紀念曹雪芹,是對老一代領導人崇仰中華文化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50年前,老一代革命家以他們的遠見卓識,敏銳地把握祖國民族文化的脈搏,深入地發掘《紅樓夢》對于中華文化的標志性意義。毛澤東縱觀中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對《紅樓夢》發表了十分精辟獨到的見解,成為非專業的“紅學專家”。今天我們紀念曹雪芹,是要將這一中華文化的接力棒傳遞下去,從而篤行于一條中華文明的文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1963年,在國家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而百業重振之際,文化部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調集各路精英,精心準備,選調全國相關曹雪芹與《紅樓夢》的經典藏品,選擇故宮文華殿,隆重舉行紀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大型展覽,以懷念這位中國文學巨匠,推動民族文化繁榮發展。陳毅、李先念副總理等,親臨展覽指導,并對紀念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郭沫若、茅盾、胡喬木、何其芳、齊燕銘、林默涵、邵荃麟、阿英、王昆侖等一批文化大師和紅學家則對這次展覽傾注了滿腔熱情和心血。50年過去了,這一直到今天依然成為人們追憶和稱贊的文化盛事,至今仍有重大歷史意義。
50年后的今天,時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在黨中央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下,在北京市建設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大環境下,在人們渴望傳統文化回歸的迫切心情下,舉辦紀念曹雪芹的系列活動,更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從中國文化的亮點和制高點出發去增強文化的軟實力和巧實力
紀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慶祝活動致力高端學術和國際傳播,舉辦了“大師與經典:文化遺產的國內傳承與國際傳播”研討會。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曹雪芹四個世界文化偉人的故居紀念地的高層管理者、研究者首次齊聚北京,彼此分享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經驗。
從文化傳播的規律來講,文化的傳播總是從世界文化的制高點向其他區域蔓延,它不同于管理中的“木桶效應”的短板決定理論,而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水塔效應”和“燈塔效應”:只有在建筑的最高處建好了水塔,才可向所有用戶提供用水;只有在大海中樹立燈塔,才能引導船只循著正確的航道航行。因此,選擇曹雪芹和紅樓夢,就是選擇中國文化的制高點,選擇中國文化最具世界競爭力的代表,參與全球文化的競合。
文化傳播的另一個規律是,文化的傳播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涵濡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兩次的活動,特別是政府活動一蹴而就。從北京舉辦奧運的經驗看,西方發達國家十分警惕中國的“政治意圖”,而對于文化的交流則更加正面。因此,傳統的、民間的、學術的、大眾的、非直接政治的、對話的、參與式的交流更具有可行性,實際效果也更好。
美國專家在推出軟實力之后,又推出巧實力理論,并運用于實踐,我們應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厚重的資源也必須經過創意轉化,與當代現實結合
北京西山地區正是曹雪芹當年創作《紅樓夢》的主要居住地,北京植物園內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就是將曹雪芹當年生活居住的部分環境保留了下來。目前,海淀正在推動“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建設,北京植物園也在積極籌備“西山故里”項目,要繼續恢復西山地區的人文歷史和生態環境,以博物館性質建設歷史文化景區,讓后人更直觀地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紀念曹雪芹,也要與當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文化需求結合起來,引導和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傳統精神、民族意趣、文化素養和審美境界。特別是對當下6億網民,以紀念活動的方式,傳播富于內涵的文化正能量,引導網民進入民族文化深層,體驗藝術,陶冶情操,敬畏文明,咂摸經典,消除戾氣、躁氣、浮泛之氣,平和心態,講求修養,更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創造更加祥和、親切的社會氛圍。
我國是具有豐厚文化資源的文明古國,但傳統的文化資源不能自動轉化為文化生產力和文化影響力,必須經過精心的創意設計,進行創造性的“謀篇布局”,以文化創意產業的運營,來促進文化資源的現代轉換。
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要紀念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