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蘇永剛
無題 羅宇豪
“比那些黑乎乎的山水洋氣多了……”很多在首屆“金苑杯”中國時裝畫大展中參觀的觀眾,都看得輕松愉悅。這個由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美協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承辦,主題為“時裝”的“畫作”展覽,于11月12日至21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在由66所專業院校和廣大設計師投稿共920幅作品中精選出來的92幅作品和中國美協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成員、業界著名服裝設計師的特邀新作中,展現出時尚的都市男女、夸張的想象空間,以及對“穿”的極致探索。而在這些時裝畫和時裝設計效果圖的背后,都有一只手的影子,那就是所有作品均為手繪原作,這也是此次展覽的特點,展示了當今服裝設計界的原創能力。
“在服裝流行史上,時裝畫擔負著傳播流行信息、表達設計意圖的重要作用。大約自16世紀起,歐洲就出現了時裝畫,即以木刻版畫或銅版畫的形式表現當時宮廷貴族的時尚生活。這樣的版畫插在當時的服裝樣本中,是對流行服裝樣式的一種圖解。由于這種版畫刻畫細致入微,很有藝術感染力,因此也常被人們剪下來裝進鏡框,掛在室內欣賞。到18世紀出現了手工上色的彩色銅版畫。19世紀,隨著印刷業的發展,時尚雜志數量增加,時裝版畫進入黃金時期。到20世紀,照相制版技術使各種技法的時裝畫異彩紛呈,盛極一時。此后由于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20世紀后半葉時裝畫就逐漸從時尚雜志和廣告招貼中消失,退出歷史舞臺。但由設計師親手繪制的設計草圖,卻一直應用于服裝設計領域,因此,時裝畫是指時裝廣告招貼畫和表現當代時尚生活的繪畫作品;時裝設計效果圖是指為設計各類時裝而繪制的設計圖。這些表現時裝的繪畫作品對于流行信息傳達、設計師藝術水準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美協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李當岐說。
此次展覽中,時裝畫的主要創作風格——寫實風格、裝飾風格、機械風格、草圖風格、略圖風格、荒誕風格、卡通風格……都得到展示。同時,李當岐介紹,本次展覽的一大特點是只接受手繪作品,不接受電腦繪制的作品。“20世紀各國興辦的服裝設計類高等學校的課程當中,時裝畫特別是時裝設計效果圖的繪制,都被作為設計人才培養的一門必修課程。但20世紀末以來,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時裝畫和時裝設計效果圖的繪制中,電腦技法越來越多,大大沖擊了時裝畫的徒手繪制;就像許多人電腦用久了不會寫字一樣,許多設計師也不畫或不大會畫時裝畫和設計草圖了。”李當岐說。
就如同針對社會公眾提筆忘字而炒熱“漢字聽寫大會”一般,服裝設計界也在用這樣的方法“逼迫”設計師們重視“手上功夫”。“我今年去意大利,參觀Gucci、Hermes、Lanvin的設計室,他們最珍貴的陳設,都是品牌最早的設計圖。”相比知名服裝設計品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認為,國內的設計把手繪的功底都還給時代了,但其實時尚的最終附加值還是來自于藝術本身。品牌設計和研發能力是時尚的核心,這兩方面都需要以繪畫功底來支撐,設計師還是要訓練以手繪表達思想。想要成為Andy Warhol、Cecil Beaton這樣的著名時裝畫家,必須熟練地掌握時裝畫的畫法,因為它是表現服裝設計意念的必需手段。“無論是畫欣賞性的服裝畫,還是畫實用的服裝效果圖,都必須具有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嚴格的素描、速寫和默寫訓練,以及各種技法的掌握,這些都是獲得基本功的必要手段。”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主任丁杰說。
“這次的創作,重點在于面料紋樣的設計,這是Moschino每季發布會的重頭戲,也給了我們這些學習面料的學生提供了發揮特長的機會”,參展藝術家閻香杰帶來的《假日公主》探索在時裝畫領域進行拼貼設計的可能性。而鄭恰創作的《克里姆特狂想曲》、趙家良的《致蒙德里安》,則都在繪畫藝術中找到了自己的靈感來源和創作范本。對此,李當岐認為,時裝畫不僅包括時裝插圖、廣告招貼類作品,也應包括描繪現代生活的時尚繪畫作品,如很多創作者有意向純繪畫跨界,意在提高時裝畫的藝術水平。由此,向經典作品致敬,更應該向自己的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