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范雅瓊設計的作品
“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敲字溝通’‘語音交流’讓人們書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這種電子化輸入實在太便捷了,所以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會‘提筆忘字’,信息化趨勢不可逆,但這種現象確實很讓人擔憂?!?/p>
范雅瓊,與許多“提筆忘字”的年輕人不同,她9歲學習書法,獲得過多次國家級書法獎項,熱愛漢字書寫的她現在也以“漢字為生”,從事著有關漢字設計、推廣的工作。
從“一”開始的書法之路
22年前的大年三十,一位9歲的小女孩用快要凍僵的小手敲開了書法教師李正的家門,執著的眼神終于打動了多次拒絕收她入門的李正,自此,小女孩的漢字人生開始了。這個小女孩就是范雅瓊。
范雅瓊說:“李正老師認為我不具備學書法所需的耐心和能力,多次登門拜訪被他婉言拒絕,最后在父母的一再懇求下,他給我們出了個‘小’難題——‘大年三十來找我’。”
“那一天,我永遠都無法忘記,”她說,“那天外面下著大雪,爸爸帶我從北京石景山趕到西城區,當老師開門迎我們進去后才發現,爸爸和我都成‘雪人’了!”李老師進門就發問:“你愛書法嗎?”還未來得及拍落身上雪花的范雅瓊執著地點了點頭。李老師隨即拿出了紙筆,讓范雅瓊寫一個字?!罢f實話,那時候我的手被凍到快沒知覺了,但我還是用盡力氣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寫了一個‘一’字,把紙都寫破了。當時老師只是點了點頭,終于同意讓我跟著學書法了?!?0多年后提起這個場景,范雅瓊依然激動。
艱辛的書法之路給范雅瓊帶來了成績,初學半年后,她在一次全國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直到這天,李老師才真正收她為徒。
范雅瓊在書法領域的認真與努力為她在全國書畫大賽中贏得了多次優異成績,而她對書法的熱愛與執著讓她堅持著漢字的人生。她大學畢業后進入字庫工作,成為一名字體設計師,并為中央電視臺“澳門十年”“上海世博會”等專題報道設計書寫logo,創作出方正經黑體、經黑手寫體、羽怒體等多款字體。
“父母的堅持、老師的精神是我的動力,而成績轉化成了我對書法的熱愛”
一開始,范雅瓊也像其他孩子一樣,缺乏對書法的感覺,學習書法更多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她說:“父母希望我可以寫出一手好字,長大后可以找一份踏實的工作,是父母的愿望讓我堅持了下來。”其實,一個9歲的孩子想要堅持學習一門技藝,父母的態度往往是最重要的。范雅瓊的父母為了讓女兒習得一手好字,每周都會繞大半個北京城拜訪書法老師,風雨無阻。
如果僅僅依靠父母的堅持,范雅瓊的書法之路并不能走到現在這么遠?!袄蠋煹纳眢w一直不好,身患絕癥,但是他從未收我一分錢,因為他是真正熱愛書法,希望將書法通過他的學生發揚光大。這種精神感動了我和家人,媽媽也常和我說,咱可以不成家,但一定要成人。”“書法需要知識和技巧的傳授,但老師在做人方面對我的影響更大,一個用生命熱愛書法的老師,值得我欽佩一生?!泵慨敺堆怒傆龅嚼щy、感到迷茫時,老師愛書法如生命的精神就會激勵著她不停向前。
每個孩子學習一門技藝,初學就感興趣的少之又少。范雅瓊也認為,學習書法的初期還談不上熱愛書法?!爱斘议_始從書法中找到自信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為什么要學,因為那一個個優雅的漢字是對我的認可、那一次次的獲獎是對我的褒獎,對書法的興趣和熱愛不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嗎?”范雅瓊說。
字的背后是文化,要從孩子抓起
不可否認,當下大家的交流方式已經改變,打電話、發微信是常態,即便是打字聊天,也有著許多便捷的拼音輸入法,打出幾個首字母,整詞整句就可直接出現,缺乏書寫漢字的機會,當然會忽視對漢字的正確識別。
范雅瓊認為,“提筆忘字”的現象表面原因是人們書寫漢字的機會變少,但根源是人們對中國文化的淡漠和缺失。“漢字在運用過程中承擔著交流載體的角色,但它的背后也是一種文化,每個漢字可以追根溯源,字的結構、詞語的搭配都是有淵源的,不寫字的背后,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陌生了?!?/p>
范雅瓊說:“提高漢字書寫的能力并非通過簡單的增加課程等就可以實現,更重要的是增強大眾的文化意識,而文化意識必須從孩子開始培養?!?/p>
她認為,從孩子抓起,就要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拔医踢^一個7歲的孩子學習書法,他很有靈性,但內心并不喜歡書法。那是因為孩子并不了解漢字,不會分辨漢字,只有圖畫讓他著迷,所以,我會先從圖和字的結合開始,給予他視覺感官的沖擊,讓他愛上漢字。”范雅瓊說,“其實每個漢字都可以這樣來講解,比如‘走’字,底下可以變成一個夸張的腿踢著腳丫子,這樣一來,孩子自然會愛上漢字,因為他發現了其中的‘奧秘’?!?/p>
范雅瓊學習書法20多年,現在,她是一名字體設計師,是漢字的宣傳者。“字體設計,是對漢字的重新審視,也是對漢字的再創造。”范雅瓊如此激勵自己多創造出“鮮活”的漢字,希望可以通過字體設計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愛上漢字、愛上漢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