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新聞眼

      番禺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舉辦

      時間:2013年10月18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

      “我們的節日——番禺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在廣州番禺舉辦

      中秋佳節齊歡聚 民間藝術大巡游

        番禺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目前已擁有七個由文化部和中國民協命名的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包括:沙灣飄色之鄉、沙灣沙坑醒獅藝術之鄉、化龍潭山飄色之鄉、鐘村龍獅文化之鄉、石樓龍舟文化之鄉。此次民俗文化節旨在通過民俗文化研討、民間工藝展示、民間藝術巡游等方式,反映番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番禺優秀的民間藝術,展示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總體形象。

        本刊訊 中秋佳節,萬人歡聚。9月19日,由中國民協、廣東省民協、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我們的節日——番禺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在廣州番禺南村鎮坑頭村盛大開幕,兩萬村民在這里喜迎中秋。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廣東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曹利祥,節慶文化研究專家李漢秋,廣州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司徒華生,番禺區委書記、區人大主任盧一先,番禺區南村鎮黨委書記黃錦文共同擊鼓啟動民間藝術大巡游。

        在16只威風凜凜的醒獅引領下,由22支表演隊共1200人組成的農民藝術家隊伍從坑頭村文化體育公園出發,浩浩蕩蕩繞行2.6公里,經過兩個多小時,最后至坑頭小學結束,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兩萬多名四鄉村民助陣。

        首先出場的隊伍是坑頭村的馬色“一馬當先”,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再現了中斷近百年的“馬色”,說的是坑頭村始祖陳元德將軍的故事。番禺作為著名飄色之鄉,飄色流傳數百年,其中在馬上裝扮人物稱“馬色”,在水上稱“水色”,在臺面裝扮的稱“飄色”。“馬色”在清中葉從番禺員崗、市橋一帶傳到沙灣。北帝是坑頭村三圣古廟供奉的主神,北帝巡游由來已久,稱“出會”。“出會”巡游的馬色隊為坑頭村獨有,集中體現了坑頭村的民俗與文化。

        接下來出場的儀式有北帝出巡、群仙拜月、耀舞南山等。沙涌的鰲魚舞“獨占鰲頭”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既體現了鰲魚舞獨特的風格,也表達了人們心中的美好愿望。坑頭村的“五谷豐登”由8個溫馨和諧家庭組成,演員挑著各色各樣的農產品,喜氣洋洋地走來,展現了一幅豐收的畫面。

        最受觀眾喜愛的表演還是來自沙灣、員崗及潭山的飄色。記者了解到,這次文化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一個多月前踴躍報名,僅員崗村報名參加飄色的孩子就有51人,經過嚴格的篩選,本次共組織了10個色柜,16名俊俏孩童入選,最小的年僅3歲,他們扮演表演中的屏與漂,或在色柜上坐立,或被道具凌空撐起。沙灣村9歲的鄧思奇對于飄色一點也不陌生,她的村子每兩年就搞一次這樣的表演,一般多在三月三,今年已經是她第二次做色仔了,當記者問到她的感受時,她說:“站在上面時間很長,確實很累,但累我也要堅持,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有一種文化在里面。”

        整個文化節內容十分豐富,除了中秋節當天舉行民間藝術大巡游外,藝術節期間還有中秋魚燈、龍頭雕刻、乞巧、廣彩、廣繡等民間工藝展示,以及廣府傳統節俗攝影作品展、嶺南畫派歷史圖片及作品展、南村海云禪文化展、南村民間工藝展、南村鎮坑頭村史展、坑頭村農耕文化展6個專題展區。

        本次民間藝術巡游展演活動,既展示了番禺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總體形象,突出了民間色彩,同時,又營造了節儉簡約、熱鬧隆重的氣氛,讓廣大人民群眾度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中秋節。(劉 未)

      拓展傳統節日的文化空間

      □ 羅 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我們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許多美好的儀式和迷人的風俗至今歷久彌新,令人神往,成為民族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積淀和情感的寄托。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演進中使傳統節日的核心功能凝聚在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協調與自然的關系中,使其成為促進家庭和睦、宗族團結、社會和諧,培育人們美好情操,塑造人們完美人格,發揚樂觀向上進取精神的傳承載體。

        中國的傳統節日背后都有著相應的文化闡釋和表達體系,都有著節日的美好情愫和人生關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農耕社會里那些季節時間的意義與祭祀神靈的內涵已成為記憶,傳統節日中重要的歲時節令已被現代文明瓦解,其中部分節俗的消退和變異在所難免。加之當代社會那些商業化、娛樂化甚至庸俗化奢靡之風的腐蝕和“洋節”的侵襲,人們越來越疏離傳統節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節日已經缺乏認同感,甚至只知道節日的物質享樂,不知道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和厚重的精神承載;只知道節日就是放假休閑,不懂得對傳統節日的敬畏和情感。這無疑將會造成節日內涵的消散,節日文化傳承的中斷,人們在除夕只聽到震耳的炮竹聲而找不到“剪紅裁綠鬧春意”的民俗;在端午只吃到天價粽子而感悟不到詩人“行舟苦吟”的情懷;在中秋只見到豪華月餅而不解“千里共嬋娟”的美妙想象……

        傳統是美好的,節日是迷人的。我們之所以在意這些美好的節日,是因為傳統節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故鄉和家園,是因為我們曾經享受過這種“回家”的體驗,參與過有著美妙滋味的文化儀式。如果讓沒有被傳統文化熏染過的人去熱衷傳統節日的儀式可能會勉為其難。有必要讓年輕人懂得:即使在當代一切都可以物化的浮躁社會中,傳統節日依然是不能被吃喝和娛樂所代替的心靈港灣。這方面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

        誠然,傳統節日中的內涵是通過各種傳統儀式來呈現的,但傳統節日的真諦并不只能依賴于各種繁復和舊式的傳統習俗及形式。中華五千年文明所涵養的“家園情懷”最終體現在超越一切物質的道德性的文化精神上。因此,用現代文明的方式仍然可以通過敬老、祭祖來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紀念;通過祈福祝愿來表現對長輩的盡孝和對晚輩的希望;通過互用禮節儀式來培育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營造喜慶的節日氛圍讓社會祥和家庭團圓,如此等等。這些無疑仍然是當代人所認同和追求的目標。

        在當代中國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交織著傳統與現代的復雜故事,糾結著城市與鄉村的不解情緣,映照著歷史風俗與時代風尚相交映的鏡像。不可否認,傳統需要與時俱進,當節日的傳統元素在悄然褪去的同時,新的節日因子也在砰然萌發。但這其中應有一個去偽存真、人為優勝劣汰的選擇工作,決不能出于懷舊的情感而片面地強調保護與繼承而讓我們的節日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窄,使“原汁原味”的浪漫理想把節日擠兌得少了創新和生氣。在不脫離人文關懷的前提下,只有賦予古老的傳統節日以現代化氣息,才能使傳統的文化符號體現出現代中國的文化新意,讓我們的傳統節日在一個具有歷史傳承的時代空間里綻放出新的花朵。

        本版攝影 白旭旻

      (編輯:單鳴)
      會員服務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直播| 久久AV高清无码|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