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當格雷格·鄧恩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他的神經系統科學博士學位的時候,他給自己買了一個感官剝奪罐作為畢業禮物。這個禮物標志著他人生的重要轉變:從科學的世界到冥想的藝術人生。
現在鄧恩是一名住在費城的全職藝術家,他說在他的研究生期間,看到神經細胞遇到某些染色劑時產生的特別的美,這讓他產生了靈感。
鄧恩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一切,讓他想起了整潔優雅的竹制卷軸畫和一些其他形式的亞洲藝術,于是他開始用一種類似的形式來畫神經細胞。他結合自己發展出來的技法對傳統水墨畫進行了補充,比如把墨水滴吹到介質表面上,墨水滴的擴散方式像極了神經元的生長形態。鄧恩說道,由自然力量推動,但在遇到微觀障礙時,會隨機形成分支越過障礙。“我喜歡以類似的力量來畫畫,并形成一種藝術”,他說。
鄧恩辭去了他現有的工作來進行在實驗室和醫院里的研究,他介紹說他的作品很受神經系統科學家和神經病學家歡迎,也包括一些對大腦有特別興趣的人和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我想我的作品能幫助他們來理解和欣賞到那些讓自己煩惱不已的東西。”
這間畫廊里的圖像都是鄧恩想象力的結晶,但同時也與他掌握的神經解剖學基礎有關。“我創作中遇到了一個問題,我是否要完全堅持絕對真理、原則和事實的必要性”,“我受到解剖學的啟發,但并不是它的奴隸。”鄧恩說。
視網膜
這幅畫是對視網膜分層結構的一種水墨描繪。畫的上方是感光體,下方是神經節細胞,光信息經過這兩處之后,被傳到丘腦和視覺皮層,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讀。
水墨,宣紙,織錦緞卷軸裝裱。
NG2+細胞
金黃色的NG2+細胞是一類神經膠質細胞,它們能包繞神經突觸并調節遞質的傳遞。畫中NG2+細胞分布在海馬體(白金色)的錐體細胞之間。
22K金和21K金,在金屬的平板上上色。
海馬體
這幅作品描繪了嚙齒類動物的海馬體橫截面,這一區域在學習和記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金箔和鋁箔合成物上涂以瓷釉。
下丘腦
這幅畫描繪的是嚙齒動物下丘腦的壓縮剖面。下丘腦與食欲、體溫調節、晝夜節律調節和睡眠有關。
22K金并在不銹鋼上上色。
皮層
這幅作品展示了大腦皮層的分層結構,在這里進行感官和運動信息的處理過程。
在金箔合成物上涂以瓷釉。
小腦
小腦是大腦中的重要結構之一,一個對運動、平衡和動作記憶非常重要的腦組織。
22K金,染色,并在鍍鋁的平板上涂以瓷釉。
Maki-e神經細胞
這幅畫找不到實際的生物學描述來形容,與其他畫比起來,這幅畫的具象派意象少了很多。
22K金和18K金,并在鍍鋁的平板上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