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部崛起服務,中部六省曲藝大賽舉辦六屆完成首輪收官
架起曲藝和經濟社會建設的橋梁
第六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閣下,弦板聲聲。8月16日,由中國曲協、江西省文聯主辦,江西省曲協、南昌市文聯承辦,山西省曲協、河南省曲協、安徽省曲協、湖南省曲協、湖北省曲協共同協辦的第六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
頒獎晚會上,各獎項一一揭曉。其中,永新小鼓《寶朵沖浪》等11個節目獲一等獎,對口快板《烏江恨》等12個節目獲二等獎。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以及姚亞平、姜昆、董耀鵬、汪天行、馬小平、王汝剛、曲華江等出席活動。當晚,戴志誠、劉全和、劉全利、奇志等曲藝表演藝術家紛紛登臺,為當地群眾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本次比賽自8月15日拉開帷幕,為期兩天,由2場比賽和1場頒獎晚會組成,涵蓋中部地區13個不同特色和風格的曲種,包括南昌清音、永新小鼓、萬年絲弦、鄱陽大鼓、萍鄉蓮花落、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祁東漁鼓、道州說唱等,共23個節目參加了決賽的角逐。至此,中部六省曲藝大賽也已完成在六省舉辦的本輪最后一站收官。
>>文化創新為中部崛起服務
自2006年首次舉辦以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已先后在河南商丘、安徽休寧、湖南湘潭、湖北武漢、山西長治成功舉辦了5屆,成為展示曲藝創演成果的重要地域性品牌。這一品牌的創建,還要從中央提出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說起。
2004年,中央明確提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闡述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布局,也得到了曲藝人的熱烈響應。
眾所周知,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這6個省份,總人口逾3.62億,人文地貌更是斑斕多姿,曲藝資源異常豐富。相聲、小品、快書、快板書、祁東漁鼓、萍鄉春鑼、潞安大鼓、河南墜子、湖北大鼓等眾多曲藝品種,異同相親,交相輝映。沁縣、鳳陽、天門、平頂山、寶豐、南陽、祁東等地更被中國曲協授予了“中國曲藝之鄉”的稱號。
如何讓豐厚的曲藝文化資源為中部省份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成為曲藝人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2006年,中國曲協正式創辦中部六省曲藝大賽。當年10月,首屆大賽在河南商丘開鑼,成為用曲藝發展為中部崛起服務的一個重要文化創新點。
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認為,中部六省曲藝大賽是區域性的,同時又是在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背景下推出的,因此不應僅僅從區域的眼光去看,還要看到它更廣泛的意義;它的宗旨是要推動和加強區域間的曲藝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在于展示、切磋和交流經驗,更在于謀求一種曲藝資源的整合和中部六省曲藝的深層次合作,響應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中部六省曲藝大賽,就是要更好地發揮曲藝的輕騎兵和曲藝賽事的平臺帶動作用,為文藝、文化乃至更廣闊的區域合作提供好的樣本,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光添彩。
>>六年首輪收官更專業、更規范
6個省份輪流舉辦,已屆6歲的中部六省曲藝大賽終于首輪收官。中國曲協副主席、本次大賽評委會主任馬小平說:“這一輪辦下來,從設想到實施,最初只是為了交流,后來漸漸地就成了對曲藝人頗有吸引力的區域品牌,總結起來,這6年走下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更規范了,品牌影響更大了,專業性更強了,對曲藝發展的促進作用更顯著了。”
中部六省的曲藝資源豐厚,但地方曲種的生存困境依然是老大難問題。馬小平介紹,很多地方曲種都是依靠老藝人傳幫帶傳承下來的,這些曲藝人很多并不是專業演員,加上市場不景氣,一些小曲種的生存尤其困難。另一方面,曲藝創作始終是曲藝發展中的短板,比如鼓曲類,既要通俗又要好聽還要精煉有包袱,寫起來本就很難,加上收入也低,創作一個作品大約只有1000元稿費,能寫愿寫的人越來越少。而此次比賽也暴露出了這樣的問題,一些作品往往是配合形勢的一次性創作,經典性不強,恐怕很難流傳下來。
對于這次大賽,馬小平用“耳目一新”來形容,因為“有很多新形式是第一次出現,像祁東漁鼓,過去沒有去過北方演出,這次也借比賽推出來了”。他說,每一次比賽,6省曲協都會把最具地域特色的曲藝品種向外推介,比賽在6省輪流舉辦,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而且,每次都有新節目,每次都有新面孔,新人新作的比例達到了80%,這對于曲藝傳承和發展是很好的氣象。同時他建議,曲藝發展要堅持“兩手抓”,一是抓專業隊伍有序發展,給予更多的有效支持;二是對民間隊伍要加強引導,使之為群眾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新機制探索或將啟航
本輪比賽在6省收官之后,人們最關心的也許當屬“比賽還繼續辦下去嗎”這樣的問題。記者從主辦方獲得的信息是,肯定會繼續辦下去。原因一是中部省份缺乏這樣的曲藝交流平臺,全國曲種那么多,不是所有曲種都有機會到全國性的賽事上去展現,因此很有必要;二是比賽已獲得了業內的廣泛認可,繼續舉辦也有利于帶動地方曲藝的發展。
馬小平覺得,在目前6省的框架內,甚至可以進一步擴大交流,把一些區域外的、希望參加又受條件所限的曲藝人引入進來,讓相近相親的一些曲藝品種更好地切磋。據透露,中部六省曲藝大賽最初也是從晉冀魯豫舉辦的“山河杯”曲藝大賽發展而來的。馬小平還表示,進一步細化獎項,以作品獎、表演獎等形式更有針對性地去評比,也許值得探索。
本屆獲獎作品集萃
萬年絲弦《物華天寶贊江西》
蓮花落《戚老漢參觀美食節》
相聲《山西好聲音》
河洛大鼓《買驢賣驢》
鄱陽大鼓《江西名山秀奇峰》
祈東漁鼓《勸嫁》
快板書《威震敵膽》
南昌清音《傲雪的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