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
作者:《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定價:66.00元
昨日,上海某書城內《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出版發行。翁磊/東方IC
8月12日上午,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發,上海、廣東、長沙等地也同時舉行了首發式。包括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等人在內的多位發言者評述了該書內容,銳意改革、注重民生和從嚴治政成為本書三大鮮明特色。
朱镕基于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后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收錄了他在這一時期的部分講話、談話、信件、批語等106篇,照片83幅,批語及書信影印件9幅。編入的文稿是根據朱镕基同志當年講話的音像資料和文字記錄編輯而成的,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稱,《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書稿的修改,選文編輯工作是在朱镕基親自指導下,在首長辦公室秘書的統籌協調下進行的,延續了前兩本書(指《朱镕基答記者問》《朱镕基講話實錄·四卷本》)的編寫慣例。為做好此項工作成立了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組,由首長秘書、有關部門專家和人民出版社兩位編輯組成。編輯組在2011年底開始投入到本書的編輯工作中,初稿文字內容有近300多萬字,編輯組反復篩選,最終選取了40多萬形成初稿,編輯組按照朱镕基同志要求,完全尊重歷史的本來面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編輯工作。85歲高齡的朱镕基親自審稿,對編輯整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編輯組發出去500多本征求意見,特別征求了與朱镕基同志共同工作過人的意見,經過討論研究,采納了很多合理建議,最終形成定稿。
據悉,本書的繁體字版權由人民出版社授權,下周將由香港三聯社出版,與全球讀者見面。
【書摘】
為政清廉,辦事高效,做問心無愧的人民公仆。這些口號都是中央提出的,我們應該身體力行。“廉潔政府”和“高效政府”口號的提出,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只有這個行動,才最能振奮上海人民的士氣。
這個事情,我看關鍵是要從高級干部做起,所以,市政府關于剎吃喝風、受禮風的決定主要是針對局級以上干部制定的。言教不如身教,你以身作則了,別人就會跟著來。現在先從我做起。有些問題是要靠法制來解決,要采用各種方式來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比如說,“七所八所”的問題,就是設在基層的稅務所、派出所等等……都是直接跟人民群眾打交道的。這里面確有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這些事情怎么解決呢?我覺得就是要嚴刑重罰,逐步健全法制。另外,就是要把每個所的工作范圍、工作制度公布于眾,讓大家來監督,這樣風氣才能好轉。
——本文選自《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書中文章《對全市局級以上干部的三點要求》(1988年6月28日)
■ 三大特色
銳意改革
短時間改變上海的經濟社會面貌
朱镕基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多,其中近兩年是書記、市長一肩挑。彼時,正值我國經濟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經濟體制轉軌處于關鍵時期。20世紀8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大陸最為發達的大都市在轉型中對內優勢流失、對外無法對接。朱镕基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系主任趙平說:“1987年12月,先生去上海工作,那個時候可以說是上海非常困難的時期。1981年上海的財政收入是171億元,但到1987年只有165億元,經濟形勢堪憂。此外,當時上海人口增長很快,很多基礎設施跟不上,交通、住房、環境污染等問題相當嚴重,老百姓當中也有很多不滿情緒,加上1988年初上海市肝炎流行,有30萬人受到感染,形勢非常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先生勵精圖治,領導著上海人民在較短的時間就扭轉了這種困難局面。”
時任《解放日報》黨委書記的周瑞金稱:“1988年5月,镕基同志走馬上任。在主持首次市府常務會議上,就鏗鏘有力地提出: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果斷行事,需要雷厲風行’。就在這次會議上,他當機立斷建立‘一個機構、一個窗口、一個圖章’審批項目的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一窗一章’后來在全國各地都逐步推廣開來,對加大開放步伐,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起了重要作用。接著,镕基同志借上海同中央實行財政包干之機,審時度勢大膽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解決上海各種緊迫的社會問題。他不失時機地將財權、事權下放,推行市、區兩級政府分權,將行政和社會事務下放權力給區;將經濟管理權由委辦局分權給企業,實行政企分開。”
周瑞金說,朱镕基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大刀闊斧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傳統工業“金蟬脫殼”“返老還童”,逐步實現年輕化、集約化;同時大力扶持和發展電子、汽車、信息技術等新一代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這期間,他還拍板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6月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建立。此外,他還在前屆政府的基礎上,大力籌劃開發開放浦東,1990年4月終于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批準。
注重民生
為菜籃子工程深入農村蹲點調查
在昨天的首發式上,多位發言者都談到了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期間注重民生,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前副主任兼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鄭新逸說:“镕基同志任上海市市長前做了不少準備,一到上海就對經濟工作、城市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等開展調查研究。他抓的頭一件事,就是把解決上海市民的副食品供應作為工作突破口。后來他又提出新一屆市政府重點抓三件實事:交通、住房與煤氣、菜籃子。為了做好菜籃子工程這件事,他不僅在電視上發表講話,還找許多干部談話,深入農村蹲點調查。有一次,在機關黨小組生活會上,他聽到反映有老百姓買不到食鹽,當即找來市財貿辦領導,說食鹽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要求馬上調查食鹽供應情況,并指示立即組織調運,確保市場供應。在解決上海市民生活用氣問題時,他到上海石化廠檢查工作,當時有位廠領導提出供氣有困難,但理由不充分,镕基同志聽了生氣地說:你不給液化氣,我拿你是問。這種嚴厲的口吻,正說明他為市民群眾謀利益的態度和決心。”
鄭新逸還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在全國最早推出住房制度改革。從1990年3月至年底,镕基同志開了12次專題會,討論研究房改和建房工作。是他提議要發動市民廣泛參與房改方案討論,還親自召開全市住房制度改革動員大會,發表電視講話,走訪棚戶區,體察民情。人大教授鄭功成說:“在《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中還發現,推動住房體制改革時,上海是將改革方案討論稿在上海主要媒體全文發布并公開征求市民意見,全市有80%的職工與居民參與了討論,20多年前讓公眾參與重大民生工程的政策制定,無疑是一個創舉。”
從嚴治政
去企業視察 見午宴轉身就走
鄭新逸稱:“镕基同志當選上海市市長,就明確提出要建設‘廉潔、高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目標。他特別強調廉政建設光靠一般號召不行,要首先從領導干部抓起。在他主持的第一次市長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對政府機關局以上領導干部發揚艱苦樸素作風的若干規定》,對干部宴請和贈收禮品作出了八條具體規定,并明確對違反規定者第一次書面檢查,第二次通報批評,第三次給予行政處分。他說了就做,雷厲風行,接著還制定了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領導干部保持廉潔的規定,在全市農村干部會議上,他又針對農村干部提出了廉政要求。镕基同志經常引用兩句古話:‘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要求領導干部從我做起、嚴于律己、為人表率。并且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也要求特別嚴格,包括副市長。上世紀90年代初,家用電器等產品供應還比較緊缺。企業以產品試用名義送領導、送機關的現象一度比較突出。他首先要求各位副市長,有試用產品的都要一一登記,如數統計上報、辦理清退。”
趙平說:“書中有一篇文章,《對全市局級以上干部的三點要求》,其中第二點要求是‘為政清廉,辦事高效,做問心無愧的人民公仆’。這不僅是對上海市局級以上干部的要求,也是先生為政的座右銘。先生剛到上海時,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開誠布公地說,一定要堅決剎住吃喝風和送禮風。首先從我做起,從市政府做起。曾經有一次他下企業視察,企業準備好了午宴,他看到后轉身就走。以后他去企業都是盡量與職工一起吃食堂,一菜一湯。我下企業調研,企業也熱情招待,我告訴他們,老師有規定,我是不可以吃的。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當時上海市506位局長全都效仿,整個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在上海的街頭巷尾,贊美之詞不絕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