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文物模型、制作京劇臉譜、做小講解員
孩子帶動家長進博物館
7月31日,在首都博物館(以下簡稱“首博”)地下一層活動室,11歲的王靜怡把首博鎮館之寶“元青花鳳首扁壺”復原模型中的最后一塊碎片準確無誤地和其他47塊碎片拼合到一起,持續了近50分鐘的“國寶”修復總算完成,王靜怡的奶奶感慨:“10多個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對他們的耐心和團隊協作能力是個考驗?!?/p>
這個夏天,有趣的京劇臉譜制作、刺激的博物館尋寶游戲、互動感十足的小小講解員培訓……首都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假期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繁重的作業和五花八門的培訓班背后找回了暑期樂趣,通過動腦思考和動手實踐增加了對歷史的認識,同時也成了博物館的小小宣傳員,帶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動手實踐讓歷史“活起來”
“爸爸,里面不讓用閃光燈?!?8月27日,在首博“小小講解員”的結業式上,上小學三年級的曹豐藝看到爸爸使用相機閃光燈在青銅展廳拍照,立即以講解員的身份制止了他。曹豐藝的行動源于之前7天的培訓,這7天里,孩子們上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聲朗讀《博物館參觀須知》,對如何文明參觀博物館已爛熟于心。通過培訓,很多小朋友已經可以做到熟練地向觀眾介紹教學中13件文物的歷史和來源。
結業儀式上,曹豐藝要為大家講解戰國時期的蟠螭紋獸耳鑒,為此,她花了大量時間準備,規范而細致的講解讓在場觀眾頻頻點頭。據曹媽媽透露,在2011年參加瓷器展廳的培訓之前,女兒一直都很害羞,遠不如現在放得開。如今通過學習,孩子站在人前說話的膽子大了,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講解中記者發現,孩子手中的講解詞均是之前工作人員已經寫好的。對于青銅器的歷史,這些小講解員們到底了解多少,是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呢?
“那樣的話孩子們早就坐不住了?!必撠熤v解員培訓的老師孫鑫說。為了讓大家了解剛做好的金黃色的青銅器是如何變成他們看到的綠顏色的,孫鑫把電線里的銅絲取出來進行氧化,并通過泡醋水、加入小蘇打等,讓孩子們看到化學反應,解釋氧氣對青銅器產生的影響。除了現場演示,培訓班還對孩子們進行了實踐教學。比如講述“沃盥之禮”的含義,老師會請4名同學上臺,表演古代洗手洗臉的儀式,很多晦澀難懂的詞在現場演示中被孩子們理解了。
孩子帶動家長走進博物館
每年暑假,讓孩子能夠在放松中多學點知識是很多家長的期待。對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孩子的喜好幾乎可以拉動全家人的興趣。如何通過孩子,把家長甚至更多人請到博物館來?
來自西城區18歲的林天依從2007年開始,堅持每年參加講解員培訓活動,先后到首博的瓷器展廳、玉器廳、老北京民俗廳等接受上崗培訓,現在已經可以熟練地用英語為國外友人講解老北京民俗,2008年還被評為首博的“優秀奧運小志愿者”。再過幾個月,過完18歲生日,她就可以從“講解員”注冊成為首博志愿者,和媽媽一樣持證上崗為觀眾做義務講解了。林天依的母親唐立馨是首博的老講解員,只要不出差,她每周六都到首博講解。她坦言,自己能走進博物館是受女兒影響。當初她只是想通過講解鍛煉孩子的能力,沒想到自己卻通過展陳的文物了解到了諸多歷史細節,慢慢地愛上博物館。“這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是記錄民族發展的‘活化石’,博物館應該成為人們了解歷史的課堂?!?唐立馨表示。
“博物館很安靜,出于文物保護需要,展品只能看不能摸,對好奇心很強的孩子來說有很大局限性。2005年,首博新館開館后,面積擴大了,博物館功能也更為豐富,多類主題活動讓兒童有了和文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提高了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多孩子愿意走進博物館,也帶著家長一起來了。”首博社會教育部主任吳明介紹,進入暑期,首博總體人流量明顯增加,日均參觀人數為5000到6000人,以家庭自發組織為主。
讓博物館發揮教育功能
教育學專業出身的吳明經歷了從文物研究到推進博物館教育普及的過程。他說,最早從事博物館事業的一批人大多是考古挖掘和文物研究出身,側重于文物的征集、保護、研究、展示。近年來,博物館發揮教育功能成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新方向。他說:“博物館教育把博物館的功能從單純的‘文物存放地’推進到了對歷史、藝術的普及上,人們在博物館可以了解歷史,了解祖先充滿智慧的發明和創造,想一想我們從哪里來,這對我們的未來生活也是一種啟示。”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博物館,博物館人不僅思考著如何吸引家庭和社會組織走進博物館,也積極想辦法走出去,把博物館搬進課堂和社區,讓其成為市民身邊的休閑、展示、學習場所。吳明透露,今年首博正在著手進行博物館資源教學項目,意在把博物館信息資料提供給學校,學??勺孕羞x擇穿插在教學中,或者根據授課需要,把課堂搬到首博展廳進行現場教學。目前,在與北京303小學合作發起的“認識中華漢字”的活動中,首博便把文物的名字、古代漢字、古代的書房用具等相關內容提供給學校,學校帶領學生分批到博物館參觀,通過制作答題卡、在展廳尋找答案的游戲,讓每個孩子到博物館都有收獲。
“暑期主題活動要有針對性,首博暑期活動的對象大部分為10歲左右的兒童。我們希望更多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在團隊合作和動手實踐的樂趣中慢慢愛上博物館?!眳敲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