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7月31日舉辦媒體開放日,宣布主題為“聲音:一篇當代樂譜”的聲音藝術展將于近日向公眾開放,這是該博物館首次舉辦以聲音為核心載體的當代藝術展。
來自美國、英國、挪威等國的16位藝術家各自融合繪畫、表演、建筑、通訊、哲學和音樂等領域來探尋人類和聲音的關系。
走進展廳,一面8米長的“音墻”首先映入眼簾。“音墻”由1500個密集排列的小擴音器組成。當走近它時,可以聽到一股近似雜音的洪流,隨著觀眾與音墻距離逐漸接近,則會發現每一個擴音器都在以一個獨特的頻率發出聲音。
在另一個展區,一位藝術家直接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1937年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對幾何形式美探究的一幅畫搬進來,并為它重新“上框”。整個展品設在兩個大房間中間的夾墻中,一面布滿了金字塔形的吸音泡沫的墻加重了整個空間的壓迫感。
蒙德里安的畫作被LED燈管和一些極簡家具所圍繞,而高音量循環播放的電子樂則因為單面吸音墻的原因導致反射失衡,從而使整個空間充滿眩暈效果。這個聲音和幾何物體交雜而組成的“畫框”放大了原畫對形式美探究的主題。
在展區另一個半封閉空間中,一位藝術家用特制的錄音機錄制了許多超出人耳感受頻率范圍的聲音并把它們降頻至人耳所能察覺的范圍內。在魚類、蝙蝠、昆蟲的超聲波“對話”中,空靈起伏的交響樂讓觀眾得以體驗一個平時未曾呈現的聲音世界。
此次展覽策展人芭芭拉·倫敦女士告訴記者:“這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向多元化的一次擴張,今后博物館還將舉辦更多此類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