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川劇與現代搖滾的碰撞
川劇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然而,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尤其是在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下,川劇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出現了觀眾日益減少、演出市場萎縮、經費不足等問題,開始面臨生存危機。為了留住川劇的根,拓寬它的受眾面,對川劇有著特殊感情的成堯肇通過10多年的積累、創作、實踐,創造了一種將大巴山民間音樂元素和川劇打擊樂以及現代搖滾音樂有機結合的全新川劇形式——川劇搖滾。川劇搖滾之冠名,主要是根據川劇打擊樂和搖滾音樂節奏很容易形成一致的特點,更能使其搖滾“搖”得更響亮,“滾”得更激烈,在搖滾流派中讓濃郁的川味更加突出,更具特色。
川劇搖滾采用的唱腔主要是燈調,創作者認為川劇的五種唱腔中除燈調外,其余聲腔均屬外來聲腔的感染后,融入川味而產生的,如昆曲,由江蘇入川,高腔即江西弋陽腔流變,彈戲、胡琴系秦腔演變而成等,不足以體現巴蜀文化的獨特性。而燈調是源于四川本土的民間音樂元素,能夠充分地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川劇搖滾由一人演唱,采用伴奏帶。根據需要偶爾會請一些臨時樂隊伴奏和臨時舞蹈演員伴舞,主要采用街舞、霹靂舞。除此以外,唱段與唱段之間根據內容需要,可采用“冷相書”的表現手法進行表演。川劇搖滾的伴奏主要采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樂器——電子琴、架子鼓、吉他、貝斯,其中,以貝斯為主。除此以外,它還采用了傳統川劇的伴奏樂器——嗩吶、二胡、京胡、三弦、揚琴等。
川劇搖滾最大的藝術特色在于它將現代流行元素中的搖滾風格與川劇打擊樂相結合,除了采用川劇音樂中最重要的部分——川劇鑼鼓作伴奏以外,將搖滾音樂所采用的樂器——電子琴、架子鼓、吉他、貝斯與之融合。這種繼承和創新意在既能使老者能回味傳統韻律,又能使年輕人樂于接受;其次,川劇搖滾將巴山民間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如“喊山歌”“川號子”等,使其充滿濃郁的地方色彩;再者,川劇搖滾的唱詞主要來源于巴中人民的現實生活,是對人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最后,川劇搖滾采用方言演唱,使其通俗易懂,易于傳唱。
川劇搖滾自首次演出以來,受到了不少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喜愛。但是在其得到肯定的同時也飽受爭議,爭議的話題主要圍繞它是川劇的創新,還是一種脫離川劇的全新藝術形式。
一切藝術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正如魯迅曾說:“沒有沖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是不會有新文藝的。”但是創新并非“改頭換面”,尤其是像川劇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不管是從它的唱腔、角色行當、服裝、伴奏樂器、表演程式等都突顯出了中國戲曲文化的特征。也正是因為川劇具有這樣的文化特征,它能夠成為人們辨別的符號。當我們在發展川劇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很好地繼承它,要做到“移步不換形”,以繼承為基礎,在繼承中發展。倘若我們拋開傳統去創新,無疑是“空中樓閣”。
川劇搖滾能夠將中國傳統音樂和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這種思維方式、創新手段無疑是獨特的,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至于它到底是不是川劇的創新,相信自會有專業人士給予評價。
(編輯:單鳴)
· | 重慶首演川劇《梨園花開》 |
· | 川劇“戲窩子”會消失嗎? |
· | 陳巧茹:給基層觀眾演熱鬧戲 |
· | 傳統文化迎春回歸 |
· | 92歲古琴大師俞伯蓀仙逝 妻子撫琴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