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1日,河北交響樂團在河北藝術中心音樂廳以兩場風格完全不同的音樂會,慶祝建團30周年。
7月20日,由指揮家張藝執棒,河北交響樂團演奏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這兩首曲目以演奏技法復雜、樂隊配合嚴謹著稱,對樂隊的專業素質和人文修養都是極高的挑戰。雖然音樂廳的條件簡陋、音響效果不佳,但河北交響樂團的表現仍讓人驚喜。
7月21日,河北交響樂團展示了原創作品的精彩片段。比起前一天的古典作品,對于河北交響樂團委約鮑元愷作品《英雄河北》,膾炙人口的改編作品《小白菜》、《花梆子》以及聲樂演唱作品《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等眾多有著河北地域特色的作品,樂團完成得更加駕輕就熟。
選擇這樣兩場音樂會,河北交響樂團團長齊大偉是有野心的:“在30年的發展中,河北交響樂團積累儲備了包括古典、通俗、影視等類型在內的曲目1500多首(部),連續6年創作6部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肯定的原創作品,為河北音樂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彪m然這樣的數字總是驕傲地從齊大偉口中說出,但他和他樂團的“家人”們都明白,這些數字是多么來之不易。
“兩步跨越”發展方案
河北交響樂團的前身是河北省歌舞劇院的附屬樂團,2000年正式掛牌成為省級職業交響樂團。
但誰也沒想到,剛剛完成職業樂團建制,河北交響樂團就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樂團樂器購置經費、人才培養經費共計80萬元被削減,10余名業務骨干流失,演出曲目儲備不足、形式單一,演出十分艱難。
2003年,在河北省文化廳的關懷、幫助和支持下,樂團領導班子提出并制定了對內深化改革、嚴格管理,對外力拓市場、加大演出力度,弘揚高雅藝術,普及交響音樂,用3年時間,把樂團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完備、演出隊伍整齊、藝術生產規范、地方特色鮮明、市場效益增加”的“兩步跨越”發展方案。
這些目標說起來輕松,真正實施卻是難上加難。
末位淘汰制與家的氛圍
齊大偉首先做的是明確樂團的定位。“立足省會、輻射全省、走向全國”,這是河北交響樂團從自身實力出發,為自己定下的不卑不亢的定位。
在這樣的明確定位下,河北交響樂團開始了一系列頗見成效的內部深化改革。
在用人機制方面,對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推行崗位管理,制定崗位職責,公開競爭,任期考核,民主測評。對演奏員實行年度考核上崗,打破論資排輩,根據考核取優汰劣。
“招募演奏員,河北交響樂團的原則是‘不唯學歷、只唯能力’?,F在團里的演奏員分為3種,在編、聘用和學員。每年我們都會進行業務考核,‘不講人情、只講規矩’,嚴格執行末位淘汰制?!饼R大偉說,讓在編人員參加考核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2004年開始,我們實施了業務考核制度,而真正讓在編人員也加入這項制度是2006年?!饼R大偉介紹,如果在編人員業務考核連續3年沒有通過,那么第一年要接受黃牌警告,第二年待崗,第三年限期調走,如果3年內累計兩張黃牌,也將待崗。對于聘用制演奏員,考核沒有通過的將降為學員,學員直接進行末位淘汰?!敖陙?,經過年度業務考核,累計調整人員132人,辭退22人?!饼R大偉說。
“在全國所有職業交響樂團中,我們的待遇是倒數第二的。所以,我們能留住人才實屬不易?!彪m然河北交響樂團的待遇很低,但自從2003年起,樂團的人員流動并不大。“我經常問那些來報考我們團的畢業生,為什么舍棄了那么多待遇好的樂團而選擇我們。他們大多會說,因為河北交響樂團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并且有著良好的上升空間。而真正進入樂團之后,他們都認為是家的氛圍留住了他們的心。”齊大偉說,團里的聲部長10年沒有變,這在全國交響樂團中都實屬罕見。“別的樂團都有專門的部門進行市場推廣,而我們團是所有團員都在賣票,大家沒有怨言,因為都覺得是在為自己的家而忙活?!?/p>
職業化辦團之路
在藝術生產機制上,河北交響樂團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樂團的經驗,走職業化辦團之路,先后聘請中國指揮學會原會長徐新、青年指揮家張藝擔任藝術顧問、首席指揮,招錄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畢業生拓鵬為駐團指揮,形成了樂團班子、藝術顧問、駐團指揮、業務生產策劃部相互輔助、協同工作的藝術生產運行鏈條。
在演出和曲目儲備上,河北交響樂團先后聘請李德倫等70多位國內外知名指揮家、演奏家來團指導排練或合作演出,提升了樂團整體演奏水平,夯實了精品生產的基礎。累計儲備古典、通俗、影視等音樂曲目、節目1500余部(首),是10年前曲目儲備的20倍。
是否擁有自己的原創委約作品,是衡量一支樂團藝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河北交響樂團在對傳統音樂作品進行專業詮釋的同時,精心組織創作生產,積極打造“樂團制造”的品牌產品,從2005年至2011年,樂團立足河北地域文化,在6年內成功創排了《英雄河北》、《大好河山》、《柏坡交響·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民歌河北》、《燕趙長歌》、《燕趙風華》6部體現河北獨特的歷史人文精神、地域色彩濃厚的原創作品,并獲得中宣部、文化部的多個獎項。
以固定的演出季鍛煉樂團、培養觀眾,是國外職業交響樂團通行的辦法,而在國內,每年能堅持舉辦演出季的樂團并不多,河北交響樂團就是其中之一。
2004年,在先期市場調查石家莊交響樂受眾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河北交響樂團艱難地開始了演出季。“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徐新老師對我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點點堅持著走來的。”齊大偉說,當時首場演出的消息發出后,3天內沒有賣出一張票,大家心急如焚,第4天終于陸續開始有觀眾買票,在演出之前竟然賣出了70%的門票,大家欣喜若狂。
之后,樂團在演出季的鍛煉中不斷摸索,將演出曲目細化分類,確定了古典作品音樂會、近現代作品音樂會、交響聲樂作品音樂會、交響影視音樂會、綜合性音樂會、特色音樂會六大演出系列,并對每一系列曲目都適時進行充實完備;通過演奏加講解,交響樂與大屏幕影視畫面相配合,音樂、聲樂和戲劇并舉等演出形式拉近了交響樂與平民百姓的距離,使高雅藝術走進基層普通群眾;結合交響樂普及和各類演出,成立交響樂愛好者聯誼會,建立音樂人才培養基地,籌辦省會少兒合唱團、少兒管弦樂隊、群眾性文藝團體等,對音樂愛好者免費進行輔導,加大對青少年學生和基層群眾的交響樂普及力度,培養觀眾群……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不僅提高了河北交響樂團的職業素養,也培養了樂團固定的觀眾群。
依然在奔走
雖然樂團的發展形勢喜人,但齊大偉依然不輕松——樂團簡陋的辦公場所是租來的;樂團的排練、演出場地也都要“看人臉色”進行租借;樂團駐地石家莊最好的音樂廳也已設備陳舊,反音板毫無效果,木地板肆意地翹著;雖然經過各方努力,但樂團的經費仍然捉襟見肘……讓樂團有尊嚴地生存與發展,齊大偉依然要拼命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