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片《賽爾號3》正在上映且票房不俗,而《筆仙2》、《小時代2》已經在“候場區”摩拳擦掌,國產電影的續集“三三兩兩”地結伴而來,甚至初見規模,這是一件好事, 以往中國電影市場一片冷清, 國產片能有“一錘子買賣”已是幸運,如今,國產片人氣日漸旺盛,這份來自觀眾的“依依不舍”使得續集如雨后春筍般順勢生發。
相比于擁有“007”、“星球大戰”等綿延不絕的系列電影的好萊塢,國產電影的續集土壤一直缺乏耕作,最知名的,也就是每年春節亮相的動畫片《喜羊羊》。其實,續集系列是電影產業的一個重要符號,它要求按一個產業運營的框架來提供創意、網羅明星去復制成功的要素,在這一點,好萊塢顯然非常有實力,而國產電影一度給人一種“短視”的感覺,投資方的心理往往是:好看不好看就這么一次,先把這次的錢賺了再說。因此,就算是當年頗有盛名的大導演的古裝大片也一直與續集無緣,因為其第一部已經把觀眾的熱情和期待都耗盡了,投資方面臨尷尬的信用透支,只能到此止步,拍續集成了天方夜譚。而現在,國產電影的票房日漸高漲,捧場的觀眾越來越多,投資方的信心大了起來,續集也開始露出尖尖角,這樣的情形有利于中國電影對于產業規律進行更多的嘗試,讓更多的中國導演懂得給電影的未來“留白”,懂得運用電影技巧和元素來培育觀眾,這是一個很可喜的現象。
不過,電影界也始終有一種不樂觀的觀點認為,拍續集是一種偷懶行為 ,代表了一種蒼白和重復,不利于電影的創新和發展。這種續集的利弊之辯難分勝負,而對于創作者來說,就需要運用正確的創作心態去揚善棄惡了,畢竟,中國電影發展需要有新的探路者,中國電影人由續集之路可以摸索講故事的延續性、鍛煉更加豐富的想象力以滿足觀眾的口味和期待。但是,如果拍續集是因為電影原創能力不足,抓緊時間搶快錢的浮躁風氣,那么,續集的氣脈則不會延續太久,因為這份浮躁會導致電影文化品質受到污染,“續集生態”受到破壞,聰明的觀眾必將棄之而去,續集便仿佛成了咽不下去、取不出來的一根刺,哽在電影產業的咽喉里,制造一陣陣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