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云南大理州文物部門考古發掘,一段先前被認為已毀、不復存在的唐代南詔國都城“陽苴咩城”的城墻遺址被發現,此次考古發掘的結果糾正了這一說法,對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7月初,選址于大理古城東北側、崇圣寺三塔以東的大理密灣旅游文化項目(即密灣小鎮)開始施工不久,便接觸到一段疑似夯筑的古城墻,經大理州文物管理所調查、勘探,項目區內的地下文物被認定為古城墻遺址。去年11月,云南省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組織實施考古發掘工作。
歷時4個多月的考古發掘工作之后,大理州文物管理所最終認定本次考古發掘工作的對象為南詔大理國都城北城墻的一段。據了解,陽苴咩城為南詔國都城,南詔王異牟尋始建。北城墻西起蒼山中和峰下,東至洱海邊,沿桃溪南側呈東西走向,長約5000米。北城墻遺址的西段已于1992年8月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城墻西段距離此次考古發現的東段約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