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當代藝術展”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
圖為柯娜麗亞·施萊默作品《最佳表現》。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基弗《耶穌家譜》
前天,“2013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當代藝術展”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其中,安塞爾姆·基弗的《耶穌家譜》領銜德國新表現主義家族亮相,并與尚揚、張方白等中國表現派進行了一次對話。
6月15日,北京西部首個藝術園區展洲國際藝術區開園,并舉行了“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當代藝術展”開幕展,亮相了基弗、喬治·巴塞利茲、約爾格·伊門多夫等6位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而此次在中華世紀壇的展覽則是展洲國際開園的移師之展,也是其開園壓軸戲。
出現在世紀壇的展覽上,依然以基弗《耶穌家譜》最為引人注目,為此策展人將其陳列在展廳入口,由此以基弗的“家譜”拉開了整個德國新表現主義以及中國表現派藝術家家族的帷幕。
策展人黃梅博士告訴記者,在二十世紀西方藝術史上,第一個被提到的是表現主義,最后一個被提到的則是新表現主義。而此次展覽亮相了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的作品。與此同時,德國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很大影響。為此,展覽中,她特意將中國中青年藝術家李學峰、杜春輝的作品陳列于基弗《耶穌家譜》之后,“這樣可以營造一種對話和向大師致敬的氣氛,此后中心部位又有尚揚、張方白等中國表現派中流砥柱藝術家的作品,最后喬治·巴塞利茲等則壓在最后,掀起另一個高潮。”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7月18日,除了基弗等新表現主義大師作品外,還匯聚了來自德國、瑞士、波蘭、韓國等14位國外藝術家的20幅作品,以及中國12位藝術家的20多幅作品。
■ 名詞解釋
新表現主義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從德國開始的一個藝術流派,以表現自我為主旨,在畫面、筆法、情調等方面顯示了對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的回歸傾向。他們的作品主要表現緬懷民族傳統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戰敗歷史的悲愴心態,有的作品鞭撻社會的丑惡現象,有的作品則嘲笑自己的無能。
解讀
德國表現主義轉到新表現主義有其文化傳承及脈絡。當時西方其他藝術家都不搞繪畫了,但德國新表現主義則是重回繪畫的懷抱,這里面彰顯了其深厚的文化傳統。這正好吻合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藝術家精神創作想表現的欲望,由此中國藝術家成為德國表現主義和德國新表現主義的粉絲。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后,中國藝術家也走出了自己表現的路子,甚至在某些方面去超越德國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類似中國藝術表現派代表人物尚揚等的創作有著中國文化的底蘊,中國水墨的影響也是一眼便能看出,其繪畫語言與德國新表現主義是不一樣的。口述:黃梅(策展人)
■ 作品賞析
基弗《耶穌家譜》
基弗創作的一大特色是畫作與實物的結合,戰爭與死亡的主題彌漫其間,異常震撼人心,觀者會被喚起與“二戰”、納粹、人文主義破滅等概念相關的命題。此幅作品畫面中,基弗運用泥土和水作為材料,泥土干裂的肌理將深入觀眾的心靈,引發對西方幾百年的人文主義傳統在20世紀政治與軍事的摧殘下徹底解體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