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新聞眼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為何愈演愈烈

      時間:2013年07月06日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政法 胡智鋒

        如果說對近兩年圍繞中國電視最引人矚目的熱點話題加以爬梳的話,“引進”無疑會名列前茅。

        圍繞“引進”,追溯起來,可以發現呈愈演愈烈的走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經濟增長、傳媒進步和生活方式轉變,中國內地的電視綜藝節目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是學習港臺,繼而是日韓,現在是歐美,空間地域逐漸擴展,文化跨度越來越大,形成了當下的“引進熱潮”。

        電視綜藝節目“引進”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元素引進,不涉及產權交易,以單方面的模仿借鑒為主,代表是1997年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大本營》,以香港綜藝娛樂節目《綜藝60分》和臺灣綜藝娛樂節目《快樂星期天》為樣版。二是產品引進,產品引進是直接購買外國制作的綜藝節目產品,在國內平臺播放。三是模式引進,引進節目創意、操作程序、產業開發,在中國“連鎖加工”,典型代表是浙江衛視推出的《中國好聲音》。

        元素引進在相當比例的綜藝節目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從最初的眼前一亮到現在的習以為常,幾乎常態化。產品引進在缺乏制作能力的地方媒體中較為普遍,但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也充分說明外來產品遭遇了“水土不服”。而模式引進,一改以前的內容、程式方面的模仿,無論從節目制作模式上還是市場運作方式上,都套用成熟的模式,取得了極大成功,也讓社會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節目引進這一存在了好久的話題上。

        社會最為關注的是這些引進的電視綜藝節目對民族文化是否帶來沖擊。

        概括地說,境外娛樂節目相較于內地節目的主要特點是:競爭性、懸念化、隱私性。其中,競爭概念、懸念設置屬于形式層面,而隱私選項則屬于內容層面。文化產品和普通產品、商品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滿足的不是物質需求,而是精神需求,產生精神影響,具有意識形態屬性。作為文化產品的電視綜藝節目,也必然帶有意識形態屬性。正如傳播學者施拉姆所說,“所有的電視都是教育的電視,唯一的差別是它在教什么。”引進的產品或形態,難免也會帶有這樣那樣的意識形態色彩,在價值觀層面對中國主流文化造成沖擊。但整體而言,我們不必過分擔心。

        第一,民族文化本身就帶有揀選和同化功能。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包容性,具有強大的容納能力、同化能力和轉化能力。中國歷史也充分證明了,當中國文化足夠自信、足夠開放的時候,往往對異域文化兼容并蓄,將其涵化在中華文化的“熔爐”之中。就當前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增強了文化自信,外來文化的侵蝕能力能夠被有效控制在適度的范圍。節目引進也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化開放度在深度、廣度、高度上的擴展。

        第二,民眾的媒介素養有較大提高。民眾對于媒介的負面影響,對于傳播中所包含的意識形態內容有了辨別力和判斷力,更為重要的是,新興社交網絡的發展,使這些判別有了表達的渠道,可以充分表達和討論,使受眾進一步增強了辨析能力,不再是一擊即倒的“槍靶”。

        第三,文化消費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的容納能力有限。再火熱的電視節目,都只能呈現在一定的時間內、占據一定的注意力,而不可能在人們的選擇菜單中占據“滿屏”的位置。同時,在文化消費中、在媒體傳播中,娛樂的短時性、易變性最強。娛樂消費存在“流行模式”,一段一時間流行一種“款型”是一種常態,不必擔心其“過熱”。而實踐證明,具有較強生命力的節目往往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品牌積淀過程,媒體品牌、節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的形成都是長期化的,而這一長期化過程也是本土化的過程。

        第四,節目引進符合文化開發的基本特征。文化具有獨特性,但與自然科學相比,并不刻意強調和維持獨創性,文化往往是“融合創新”的。對不同文化的審視和選擇,有助于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確立文化主體,發現文化優勢,確認普世價值,并在把握、利用“文化重疊區域”后出現“文化倒灌”的可能,反而有助于中國文化以他人可接受的方式在國際上順暢傳播。

        當然,不必過分擔心不意味著在電視節目引進中不存在問題。

        必須看到的是,在當下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引進過多,一哄而上,導致了不少問題:

        一是內容良莠不齊。一些節目追求“轟動效應”“尺度較大”,為“博眼球”而不惜行走在道德的邊緣和法律法規的邊緣,只要監管放松,就會在色情、拜金、惡俗、窺私、惡意競爭、人性弱點等方面打“擦邊球”,這在西方文化中也屬于糟粕。不加辨析篩選,一切都拿來“秀”,娛樂至上,收視率至上,經濟利益至上,忘記了在娛樂之上還有真善美,在經濟利益之上還有社會效益。

        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先是選秀節目一哄而起,后來相親節目、職場節目一大堆,現在《中國好聲音》后緊跟《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和《中國星跳躍》同時推出。至少看不出所謂的“繁榮市場”和良性競爭。同質化的結果是產品的單一,是受眾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同時削弱了綜藝節目的收視價值,降低受眾的收視熱情。

        三是惰性導致創造力枯竭。因為境外有成功的模式,不妨信手“拿來”,省心省力賺錢,但單一化很容易轉化成替代性,而失去創造力是最可怕的。只靠引進,而不進行利用、開發,從中獲取原創能力,那么,這樣的引進就是把創意的空間拱手讓人,讓別人的腦袋支配我們自己的腦袋。同時,就媒體經營來說,版權引進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也會使中國媒體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因此,無論是有關管理部門和媒體自身,必須明白,引進是有限度的,娛樂是有底線的。

        對社會和管理部門來說,應當:

        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節目引進。基于我們上面的論證,對電視綜藝節目引進還不必以“狼來了”的態度去對待,只要有益于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只要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只要是其他市場業已成功、證明無害的模式,當然可以引進。

        以獎勵的方式鼓勵本土原創。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引進,是不限制,而不是放縱。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當然要由我們自己的創意來體現。對此,政府可以對有市場影響和社會影響的原創品牌綜藝節目進行補貼,甚至采用定制的方式購買播放,來大力推動中國電視節目生產的本土原創,使我們的媒體能夠依據中國的特殊國情,立足中國的社會現實,按照中國電視媒體自身的運行規律,遵循中國電視觀眾的接受習慣和實際需要,組織、制作與傳播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氣派、風格、口味的電視節目。

        以專業的方法管控綜藝節目。控制總量,對各級衛視不妨規定引進節目的數量,以實現總量控制,以免讓外來節目喧賓奪主,把好質量關,引進節目應該是優秀的成熟節目,對于引進節目中與中國主流價值觀不一致的內容、思想、方式,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把握方向,把握好節目引進的目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注重節目的文化品格和審美品格,貫徹“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的原則。守住底線,從管理的角度看,應該“守住底線、上不封頂”,對于違規的節目,應及時叫停。

        對媒體自身來說,關鍵是遵守傳播倫理。我們這里所說的傳播倫理,主要指的是媒體在對傳播進行整體把控時,應遵循“方向積極”的基本原則,對于可能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所有方面要及時進行自檢和自控。一方面在引進節目時要注意揀選,注意本土化改造,注意量的控制。牢記在娛樂節目中同樣“呈現與闡釋社會目標與價值觀”,反對低俗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使自己充滿活力,富于創造力。不是僅僅把自己作為一個節目播出平臺、一個經濟運營主體,而是堅定地負起創造文化、建構文化、代表文化的責任。

        娛樂是電視的重要功能之一,具有撫慰與減壓的作用,也是現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文化消費的重要選項。但要防止“引進萬能”的認識和趨勢,反對引進糟粕,鼓勵原創,“健康娛樂”“本土原創”應該成為“中國式娛樂”的基本方向。

        (胡智鋒,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張政法,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編輯:單軒)
      會員服務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字幕|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在线|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最近更新|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а√在线中文网新版地址在线|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在线中文A|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