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木府風云》在海外創造了銷售佳績
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受到觀眾熱捧
十年前的一部《大長今》,讓中國觀眾認識了韓國女星李英愛,知道了韓國料理,隨后,伴隨著唱遍大街小巷的主題曲《呼喚》,各種韓國料理店也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這不是唯一的案例。韓劇在中國大陸的長期風靡,讓韓國文化也隨之影響了年輕一代。這就是電視劇作為一種文化輸出到異國后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年產量將近兩萬集的國產電視劇,雖然成功培養了一批中國觀眾,卻還未在海外產生如韓劇般的影響。關于國產電視劇如何“走出去”,是近幾年業界一直在關注和探索的問題。6月9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浙江省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中國電視》理事會、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中國電視藝術創新年會——電視劇創新發展前沿問題峰會暨第三屆華策論壇”在杭州舉行,在論壇上,國產電視劇“走出去”成為熱議話題。
>>“走出去”的路徑
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主任周亞平看來,電視劇“走出去”,即是實現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輸出。去年曾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木府風云》結束在國內的播映后,進入到了韓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播出。同時,他介紹,截至目前該劇共和非洲49個國家簽約,如今正在進行翻譯工作,即將登陸非洲。雖然算下來《木府風云》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都會播出,創造了影響力,但周亞平作為制作方還是有點遺憾。因為該劇的“走出去”是委托給代理機構進行分銷和發行的,所以制作方獲得的收益很低。
每年央視引進海外電視劇的指標是1700集,但基本能實施60%到70%。這些引進劇包括泰劇、韓劇、美劇、英劇等。“我們不是單純考慮收視率的,也會考慮劇目的配比。”周亞平說,“開放一個很好的文化窗口,讓更多海外劇都能進來,使其豐富多彩,這也是我們的使命之一。”這些海外劇會在央視不同的頻道和時段播出,比如央八夜間10點半是海外劇場,央一在白天也會播出一些海外劇。
由此反推,周亞平對國產電視劇如何“走出去”提出了建議:“制作方應該加強跟一些海外媒體的交流,通過中介、中間商、代理機構了解這些國家播海外劇的比例、數量,以及有哪些特定的要求,因為每個國家情況都不一樣。此外,還要了解他們現在是喜歡歷史劇還是當代劇。”周亞平的體會是,在海外有很多媒體還是很喜歡中國電視劇的。
廣東南方領航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泱根據近年來的案例總結了國產電視劇“走出去”的幾種途徑:生產出來后再銷售出去,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甄嬛傳》;爭取自己生產出精品,然后到海外拿大獎,比如《中國往事》;走中外合作的道路,比如《溫州一家人》,從編劇到制作團隊,都用了很多海外影視界的從業者。
>>主題要表現共同的價值觀
雖然很多國產電視劇“走出去”了,但其實都是“賤賣”,海外銷售的價格非常低,一集1萬元就算不錯的價格了,大多數都是幾千元一集。孫泱覺得制作方自己生產出電視劇后再銷售到海外的模式很難走。所以南方領航現在主要探索的模式是中外合作。“不是中外合拍,合拍口兒太小了,我們要中外合作。”他強調。今年和明年,南方領航將有一批中外合作的項目實施,比如在美國拍攝的《金山》,在中國臺灣、日本拍攝的《塔尖上的陽光》等。
在中外合作這條道路上,會面對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金山》可以作為一個樣本。當初拿到劇本后,孫泱覺得《金山》這個題材是能夠“走出去”的,因為它講述的是中國人一百多年前到美國淘金、修鐵路,然后在舊金山建唐人街的故事。原劇本也很好看,他一口氣讀完,覺得非常好,但是他覺得這樣的故事拿到海外后,國外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不一定認同,因為故事到后半段后,大部分是中國人跟美國人打官司,而且總是中國人贏。同時,該劇本重在講述中國同胞的苦難史、證明中國人對美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孫泱覺得只強調這個好像也不行。
必須讓劇本表現的核心價值觀在不同的國家也是共通的。“我們還是要尋找到共同點。”孫泱說。后來為該劇尋找到的主題是:從奴隸到人。“這個主題更具普世意義,即使是在美國主流媒體播出,美國人也不會否認,因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有一個從奴隸到人的轉變。”他表示。所以,后來的故事變成這樣:中國人到美國去,意識到自己是奴隸,他們要生存,要爭取平等、自由,最后他們在美國立住腳了,并為中美關系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個過程也更符合美國本土的法律和文化。主題上的調整,也使得劇本做了很大的調整,一共修改了3年。
隨著中國合作項目的實施,更多的經驗在積累。為拍《金山》,南方領航已去了兩次美國,跟美國的加州、內華達州等州政府建立了聯系,有州政府提出來可以給劇組總投資額度25%的支持,這無疑是個令人欣喜的信息。“其實這個政策不是我們爭取來的,而是人家本來就有這個政策。”孫泱說。所以他建議,對于這些“走出去”的項目,國內同行盡量也去利用一些國外的優惠或資助政策,來獲得生產制作上的更大空間。
>>海外“拓荒”需要不遺余力
日前熱播的由華策影視出品的電視劇《幸福的面條》就是一部中韓合拍劇,這部創造了頗高收視率的電視劇,由笑容燦爛的韓國當紅小生尹施允和中國青年女演員李菲兒主演,在杭州拍攝,既講述了中國的面條文化,又是一部苦小子的奮斗史,十分勵志。毫無疑問,這些都符合中外合拍劇的“規則”,就像電影的類型片。事實上,多年來,華策影視一直致力于國際合作和海外拓荒。
據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介紹,華策出品的影視作品,截至目前已累計拓展到了91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了8000多小時的影視劇。“多年來,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所有與電視劇有關的營銷節展我們都會不遺余力地去參加,從而使我們在版權交易、播出合作、合拍合作等方面都取得突破。”她表示。
去年,華策影視有了一個更大的動作,就是在浙江海寧成立了一個著力于影視文化產業國際合作和創新發展的實驗區,主要目的就是探索、推動廣播影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新途徑。目前這個實驗區已經與海內外兩百多家影視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一些企業已經入駐。在這個實驗區,也成立了為“走出去”服務的影視譯制基地。據趙依芳介紹,目前《婆婆來了》《媽媽的花樣年華》和《老爸的心愿》等國產劇,已經譯制成英語和非洲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