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北京頒發了“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譚元壽、袁淑梅、黃云鵬等60位杰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獲此獎項。該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為獲獎非遺傳承人頒獎并講話。
王文章表示,10多年來,我國非遺保護取得了顯著成績,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良好合作,并得到國際社會的很高評價。這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在科學保護的原則下,保護成果和成效很顯著,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非遺保護體系,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命名等,這些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有助于非遺保護的科學開展和健康發展;三是在非遺保護過程中,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價值得到肯定、作用得到體現,非遺傳承人作為非遺保護的主體,為推進非遺保護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應該進一步得到社會的認識和尊重;四是我國在推進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實施,作為我國當代文化立法方面的重大成果,為我國非遺保護提供了根本保障,相信通過進一步的管理和實施,我國非遺保護工作會開展得更好。王文章還鼓勵非遺傳承人今后再接再厲,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毫無保留地傳承給年輕一代。在繼承的同時也要有所創新,用新元素豐富傳統,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之久遠。
“薪傳獎”是我國首個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工作機構設立的國家級獎項,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資助設立,旨在表彰為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作出杰出貢獻的各級非遺傳承人。該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傳承人60名。據介紹,2012年首屆“薪傳獎”頒發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各級傳承人參與非遺傳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進一步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