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張靜初、林志玲、佟大為(從右至左)四大主演出席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全球首映禮
用好事多磨來形容《天機·富春山居圖》這部電影,是最恰當不過的。影片2011年10月開拍,2012年2月拍攝完畢,經過長達半年的后期制作后,本來計劃在2012年10月公映,但導演孫健君為了精益求精,硬是將影片的公映時間拖到了今年6月9日。
《天機·富春山居圖》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中國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在即,國際黑市開出天價,日本黑幫、英倫大盜聞風而動。香港緝私署特工肖錦漢(劉德華飾)暗中執行“天機一號”計劃,卻深陷不白之冤,唯有盡力一搏以護家國周全;臨危受命的中國人保高管林雨嫣(張靜初飾)護寶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勢力漩渦;神秘女郎麗莎(林志玲飾)百變魅惑,卻失落真心;幕后冷血黑手小山本(佟大為飾),嗜血如命,終落敗歸塵。
“《天機·富春山居圖》花費近3年制作完成,耗資1.6億,有來自33個國家的工作人員參與創作,共計拍攝了3000多個鏡頭、1200多個特效、200個小時的素材,最后剪輯成兩個小時的電影。”孫健君在影片全球首映禮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在票房上翻了身。有人接地氣,也得有人爬云梯,在‘小清新’電影正當其道的時候,我希望打造一部好萊塢水準的中國式大片。中小成本影片票房高企,說明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如果我們再制作出一批高水平的商業大片,那么中國電影就會無懼正面對抗好萊塢。”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派格太合泛在文化傳媒、香港寰亞等聯合出品的《天機·富春山居圖》,被定位為一部“超感官炫幻特工片”,對于看慣了《007》《碟中諜》《諜影重重》等好萊塢特工片的中國觀眾而言,這部影片也許將會造就另一番別樣的風景。
劉德華:
我就是“中國版007”
《天機·富春山居圖》是劉德華演出的第150部電影,他說這部頗具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幫自己圓了一個夢。“我一直都想演一部《007》式的特工電影,希望有生之年,中國電影銀幕上能出現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經典特工,他的名字就叫劉德華。”劉德華說,“拍了30多年電影,我終于等到了一個像詹姆斯·邦德一樣無所不能、風流倜儻的‘中國版007’——肖錦漢。”
導演孫健君對劉德華在影片中的表演贊不絕口:“雖然他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老戲骨,但在片場卻從來不會想當然地演出,很多細節都是在仔細琢磨之后才表演的。另外他還很為其他演員著想,就連走位會不會擋住其他演員的光都會考慮到。”劉德華透露,由于自己演出動作片的經驗比較豐富,所以經常會在拍打戲時為拍檔支招:“我會提醒他們,不是所有的打戲都得那么用力,與小嘍啰對打的時候,就不需要用力過猛。”
已年過五旬的劉德華,在影片中俊朗瀟灑依舊,不僅有美女常伴左右,而且還慘遭美女的“迫害”。“跟許多特工片一樣,我演的肖錦漢也因為好色而被那些蛇蝎美人‘修理’得很慘。影片中林志玲和張靜初這兩大美女一個是我的敵人,一個是我的妻子,我和她們既有大量打戲,又有不少感情戲,可以說演得既搏命又過癮。”
林志玲:
看美女“24變”
林志玲在《天機·富春山居圖》中飾演的人物叫麗莎,是佟大為扮演的國際大盜小山本的手下兼紅顏知己,嚴格意義上說是一個反派。“但她并不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反派,只是因為被小山本綁住了心,才會屢次加害肖錦漢。”林志玲說,“后來麗莎在肖錦漢的身上找到了愛情的出口,動了真情的她,漸漸展現出女人的魅力與天真。”
由于外形靚麗,林志玲常被人們認為是“花瓶”演員,導演孫健君卻力挺林志玲的演技。“她詮釋的人物情感十分到位,連打女的形象都演得很有女人味兒,說她是‘花瓶’完全是一種誤讀。”孫健君表示。佟大為也透露,林志玲是一位十分專業的演員:“她在拍感情戲之前,經常會通過聽音樂來醞釀情緒。記得有次我在看過她的表演之后,主動要求補拍,因為我覺得自己這個科班出身的演員不應該輸給她。”
佟大為:
反派要壞得足夠強大
佟大為坦言自己在《天機·富春山居圖》中飾演大反派的小山本不僅造型怪異,連性格也十分扭曲。“一頭束尾白發彰顯了他詭異的行事風格以及高傲陰郁、殘忍狠毒的性格特征。這個人物身上有著一種被扭曲的斗士精神,他壞得理直氣壯,也壞得足夠強大。”
第一次飾演反派的佟大為表示自己毫無壓力,并幽默地表示:“小山本是我的反派處子秀,詮釋得好說明我演技不錯,詮釋得不好說明我骨子里就是個好人。我希望觀眾能對這個角色恨之入骨,因為這正證明了佟大為是一個好演員。”
張靜初:
欽佩敢愛敢恨的林雨嫣
“我飾演的林雨嫣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現代女性,這讓同為女人的我感到十分欽佩。”張靜初如此看待自己在《天機·富春山居圖》中飾演的角色。在影片中,她與肖錦漢本是一對“史密斯夫婦”式的特工夫妻,但麗莎的出現讓這對夫妻的感情產生了裂痕。“我從沒想到會在一部電影里面對這么多的情敵,尤其是像林志玲這種大美女級別的情敵。”張靜初表示,“不過經過一番波折,林雨嫣和麗莎都成長了,她們竟愿意相互托付心愛的男人,這無疑是一種情感上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