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鼎山水畫展“以丹青的名義——守護大秦嶺”
在中國國家畫院成功舉辦
嘉賓在畫展開幕式上
4月13日上午10時,“以丹青的名義——守護大秦嶺”萬鼎山水畫展開幕式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此次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局、西安美術學院主辦。展覽的70余幅作品以大秦嶺山水為主題,集合萬鼎兩年來所創新作,其主旨是為了喚起人們崇尚自然、保護大秦嶺的意識。萬鼎先生的作品風格深厚磅礴、蒼辣大氣,融西北文化、中國傳統技法與西洋技法于一體,展現了一種舒展寬廣的藝術意境。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名譽院長龍瑞、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副院長趙衛,陜西省文聯黨組書記吳豐寬、省美協主席王西京、省美協黨組書記呂峻濤等領導及畫家苗重安、楊力舟、王迎春、唐勇力、范揚、田黎明、王志純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主持。畫展還吸引了眾多藝術界、媒體界及北京書畫愛好者出席參觀。
楊曉陽評價萬鼎作品:“比一般純粹以西化為主的學院派有更寬闊的功底和更鮮明的中國傳統特色?!痹陂L期的探索過程中,萬鼎有意識地將張大千、何海霞的重彩青綠山水畫法和西洋的色彩處理技巧融合在一起,使西洋繪畫的多層次和中國畫的潑墨語言相結合,增加畫面的厚度和分量,更好地用藝術語言詮釋他心目中的大自然、大秦嶺。
當天下午,在由尚輝主持的研討會上,薛永年、陳醉、劉曦林、王鏞、孫克、梁江、李一、鄭工等十幾位批評家針對萬鼎繪畫作品展開學術討論,對他為中國繪畫精神的傳承與過渡進行積極探索表示肯定與贊賞。
萬鼎與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在畫展上交流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畫展現場接受媒體采訪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萬鼎的山水畫:“大真、大美、大視野、大融合、大境界,大氣魄?!币?、他的山水畫有某種精神性的真精華,而且境界很大,他的青綠金碧是來自真山真水的,有著多姿多彩的鮮明感受。二、萬鼎給予大秦嶺新的時代內涵。所以萬鼎畫的大秦嶺,就是歌頌“美麗中國”,他的山水畫有廟堂氣,也有山林氣。但是萬鼎的山水突出了大視野,有難得的闊遠,他這種闊遠的全景山水,橫幅最為成功,酣暢淋漓,渾厚沉雄。三、萬鼎不僅是復興了金碧山水的輝煌,而且是綜合了前人的成就,用古代人的說法是“集其大成,自出機杼”。另外他的小品也十分精彩,就像宋畫,很暢很爽,很自由,又不空泛,引用六個字形容就是“簡潔、自由、清暢”。
◎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萬鼎對秦嶺的熱愛和忠誠與對何海霞老師的忠誠,是一致的。秦嶺的特色,其實就是兩個字:雄和秀。萬鼎感人的地方是作品中透出的秦嶺的氣息,這是一種靈魂的表達,我感覺他不是俯視,而是敬畏秦嶺。他的技術已經不重要了,秦嶺的靈魂和氣息,博大恢宏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沒有一個畫家畫秦嶺像他一樣下功夫,他畫出了雄秀的秦嶺之魂,他敬畏秦嶺,敬畏自然,敬畏老師,敬畏美術學院,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他是個真畫家。
◎龍瑞(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萬鼎先生的作品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筆墨皴法和章法這一方面,可謂心領神會。在營造大山、大水氣勢時,作品氣勢比較開張、雄渾、寬博,所以他營造了這種沉雄博大的藝術境界,具有中國山水畫深厚的功底,更重要的是萬鼎作品極具時代性。從作品中可以看到,萬鼎的畫不是何海霞,不是張大千,最終是他自己的風格。
◎田黎明(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萬鼎先生的作品氣勢磅礴,非常震撼,他將中國畫的筆墨和秦嶺山脈的自然氣象融為一體,可以說他創造了中國畫的大氣象,雖然用的沒骨的方式,但依然能勾勒出宏大的場面和雄秀的山勢,而且層次深遠、厚重、鮮明,此種感覺正是當代中國畫呈現的高審美品質。
◎王西京(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美協主席):萬鼎在中國山水畫大寫意這方面,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語言,對傳統有很大的突破,特別是在水墨潑彩領域,用生命自然傳達中國畫純真的文化精神,我覺得萬鼎的畫不僅豐富了長安畫派的表現語言,而且對當代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作為陜西中青代的畫家,在當代的多元文化態勢下,能有今天的成就,非常不易。他雖然師從何海霞先生,但是他自己對中國山水畫的體悟,包括在大山里面的經歷,表現在他的藝術上,很多值得我們研究,他的筆墨的生命力所形成的震撼力,在當代山水畫中并不多見。另外,萬鼎很有社會責任心和擔當精神,是一個很有文化自覺的畫家。
◎苗重安(原陜西國畫院院長):萬鼎繼承了前輩畫家嚴謹治學的精神,他的作品總體讓人感覺有一種沉雄博大的正大氣象。從表現技巧來看,其功力非常之深厚,畫面表現力也非常豐富,秦嶺整體的風格神韻展示得惟妙惟肖。同時,長安的漢唐雄風、博大的氣勢也描繪出來,震撼人的眼球。
◎孫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評論家):震撼、振奮、感動。第一,看萬鼎的作品感到一種雄渾、渾厚、蒼茫。第二,繼承和發揚的關系在萬鼎身上體現得很明顯,他繼承了何海霞先生的筆法風格,大潑彩,金碧的氣勢完全抓住了,但是又發展了自我的一些風格。萬鼎作為一個中青代畫家,其心胸氣度寬廣,作品結合時代,展現出了未來的潛力和已達到的藝術高度。在筆墨的精到方面,既放得開,也收得住。我覺得萬鼎在感情上,能夠深入自然,在深山中隱居多年,專注表現秦嶺的風貌,春夏秋冬、晨曦大雪、心里的感動,人和自然完美融合,再表現在畫中,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能感受到。
◎劉曦林(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資深研究員):看到萬鼎的畫我首先是觸動,然后是感動,之后是激動,感覺到了萬鼎先生守護秦嶺的精神。萬鼎先生跟我說“秦嶺就是我的工作室,我要以丹青的名義守護她”,我震撼了。萬鼎已經漸漸地從何海霞的畫法中走出來,形成了自我的獨特風格。傳統的功底有,造化的研究深度有,生活的體驗有,感情也有,筆墨色彩也很到位,把秦嶺山水和寫意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新的北派山河的樣式。他的大幅畫在氣勢上是勝過小品的;精到處,美妙處,小品表達自如,萬鼎的小品已經吸收了南派山水的輕靈秀雅,靈動飄逸,非常完美。
◎陳醉(著名評論家):我覺得萬鼎的作品,首先感覺很有氣魄,作品里有很感人的力量。尤其是他畫的華山,把華山的筆直陡峭的險勁,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山勢呈現出來,很難得。他畫的古柏既有氣魄又粗獷有力,枝葉細密對比,形成了很好的視覺效果,很有張力。第二,以傳統的精神為主,旁及了很多手法,手法多種多樣,但他的主心骨還是傳統的精神灌注,尤其是畫樹和石頭,畫得很好。總體說來,題材是傳統的,但畫法十分大膽。第三,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傳統繪畫的精神,可以很好地守護,這也是萬鼎的招牌。萬鼎在深山中認真地作畫,冷靜地沉思自己的藝術,非常不容易,所以才能有這樣的成就。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他的作品靈動、鮮活、大氣,既有云橫秦嶺的氣派,又有氣韻生動的意境,還有當代的氣勢,體現了作者真實的生活感悟?!笆刈o大秦嶺”,這并不是一句口號,他有自己的真誠。這次作品展的體量很懸殊,有扇面作品,有尺幅很大的作品,但是大而有氣派,小而不拘謹。萬鼎先生把傳統的青綠、潑墨、潑彩組合交接得非常自然,在筆墨、色彩、干濕、收放之中達到了整幅契合的狀態,大面積的潑墨潑彩做得很好,給予我很多啟發。我覺得他的畫法在筆墨上、色彩語言上提供了很有益的新經驗。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萬鼎把大氣勢、大視野、大節奏都集中在風的意向當中,這種風實現了一種大融合、大融匯、大貫通。不僅在大幅的山水畫中是這樣表達,在小幅的山水畫中也是這樣,在水墨山水上這樣表達,在青綠山水上亦是。萬鼎就是在一種機變和靈動的形象當中去把握。他能夠在大氣中生成,又能夠在大氣中流動。第二個就是聲音,風聲、山泉山澗、瀑布流水等等,在萬鼎的筆下,可視性、造型的問題都被這種虛寫的意象給淡化了,在畫面外面、在實體外面,他會把你的感覺拉向遠方,他能把人們帶到一個完全感性的自然世界中去,或者是一個完全自然的感性世界中去,去脫離開具體的一種物象表達,返回到人的精神層面上,那么我們傳統的山水中人的問題,在這里實際上都消失了。
◎趙力忠(中國國家畫院資深研究員):萬鼎在大秦嶺中生活,自然給予的東西應該更多,我倒希望把戒畫這一課也補上。秦嶺有南方北方兼有的氣氛,不止是它的地形地貌,更多的是氣韻。是單單畫北派所不具備的,人們說何海霞是北派山水的代表畫家,但他卻大量吸收了南派畫家的精華。包括從張大千先生那里繼承吸收的,移南潤北,把南方的那種秀氣、北方的剛強結合得很好,我覺得這些是萬鼎先生應該繼承的,繼續走下去,完成何海霞老師未竟的事業。
萬鼎陪同陜西省美協主席王西京觀看畫展
萬鼎與原陜西國畫院院長苗重安在畫展上交談
◎李一(《美術觀察》雜志主編):看過展覽之后有兩點感受。一是長安又出了一個優秀的畫家,“50后”又出了一位有代表性的畫家。第二點感受是我們的長安精神還應該繼續發揚光大,我們的長安論壇還應該重新開壇。看了作品后,秦嶺蒼茫雄渾之勁、云蒸霞蔚的意境展現出來了??赐耆f鼎的展覽就想到了無數贊美秦嶺山水的詩句。以藝術的名義來關心自然,盡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以丹青的名義關心自然的生態平衡,這一點是當前很多國畫家所忽略的,他把筆墨技巧和生態自然聯系在一起,也是長安精神的延續。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第一,萬鼎這樣的探索和明確的追求是有個人的主見的。第二,宋畫是他的根基,張大千的潑墨潑彩是先潑后勾,萬先生是先勾再潑,一個畫家敢于努力去嘗試,也是作品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在語言的創造上特立獨行,他畫得有特色,大幅的畫摒棄了近景,直接面向中景。萬鼎的色彩運用和畫中潑墨潑彩起到多種作用,有時候是接氣,有時候是取勢,有時候是造勁。他的色彩看著像云彩,給人一種錯覺。萬鼎的筆墨結構在物象結構上下功夫較多,筆墨結構的轉換跟追求是有沖突的,山頭勾的樹有裝飾性,如何用筆墨本身作為一個裝飾性的主題,在這個大的趨勢,強調氣勢的畫中,如何以筆墨作為審美主題突現出來?這是下一步應該做研究的地方。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萬鼎先生的大秦嶺山水,從他的題材、筆墨、色彩來說,個性比較鮮明。萬鼎是有自覺意識的,他畫的是心中的秦嶺,也是何老說的要畫自己,我可以畫出千姿百態的秦嶺,而我最終畫的秦嶺是我自己。他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就是他潑墨潑彩的山水還是基本的水墨山水的框架,以潑彩作為手段使它更豐富,他潑彩上比較獨特能夠體現其個性的,就是以藍色為主色調。他用的丙烯顏料不像實色覆蓋那么強,以潑墨為基礎的山水有一種透明感,使他的墨色能夠相溶。他選擇的色彩更容易和水墨吻合,鈷藍和石青容易調和。我覺得在筆墨上,可以更寫意一些,不要拘泥于寫生。其次應該像張大千一樣,還要更放縱一些。
◎王志純(北京畫院資深研究員):萬鼎繼承了何海霞老師的衣缽,首先傳承的是何老的畫面感、整體氣象和氣質,使畫面極具靈氣。其次就是靈動瀟灑的潑墨潑彩。我覺得從張大千到何海霞到萬鼎,山水畫發展的流程和整個20世紀山水畫發展的復雜形勢,總的來說形成兩種傾向,一種是傳統派,一種是融合派。萬鼎在70年代拜何海霞為師,吃的第一口奶是傳統的奶,這個階段臨摹傳統的基本功訓練,在他的藝術創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藝術成長期是80年代,這時候學院式的美術、西方的造型觀念大量地滲透進他的作品中,他的著重點實際上在氣氛、空間,直接地表現對現實的感受,撲面而來的是他在現實前的感動。
◎尚輝(研討會學術主持、《美術》雜志主編):北京的著名評論家今天都匯集于此,萬鼎的畫展也得到了北京美術界、全國美術界的認同和贊賞,認為萬鼎是在山水畫領域千篇一律的現象中,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位;同時,他也是長安畫派第二代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劉曦林評價說,萬鼎開創了新世紀北派山水畫的新面貌。薛永年先生用大境界、大視野、大融合來形容萬鼎作品的藝術風貌,看完作品后的振奮和震撼,是大家共同表達的心聲。徐虹女士說萬鼎的作品不是俯瞰的鏡頭來拍攝,或從仰視的角度去游走中得到的,而是將觀察自然意象的方法進行了新的整合。王平說萬鼎的作品是從中景里面進行近景的擴展;既從現代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解析,又從西化的色彩角度對作品進行點評。作品中水墨框架有傳統青綠的底蘊,也有中西繪畫冷暖色彩的變化,西畫光的表現和印象派色彩用筆上的聯系。
此次研討會對萬鼎今后的發展和未來的創作飽含了更高的期許,在今天文化自覺的社會里,萬鼎的作品讓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畫發展到現代,吸收西方的繪畫技巧表現觀念;現代人的視覺審美體驗之后如何回歸傳統,如何去創造當代的山水畫。從如何創作現代的中國畫來說,萬鼎是一例成功的個案。
畫展學術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