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權保部舉辦維權問卷
調查工作表彰會暨版權保護講座
李前光與獲獎單位代表合影 史曉光 攝
李前光為獲獎單位代表頒獎 史曉光 攝
王野霏就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問題作了專題講座 史曉光 攝
5月22日,在中國文聯權益保護部成立一周年之際,中國文聯權保部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舉辦“網絡時代版權保護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專題講座暨維權問卷調查工作表彰會”。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出席活動并講話,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在表彰會后向中國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的維權干部就互聯網版權問題進行了講座。
中國文聯文藝維權問卷調查工作從去年9月開始,前后歷時4個多月,得到了各文藝家協會的積極支持和廣大文藝家的廣泛參與。工作中累計發放問卷3萬多份,回收問卷達7000多份,調查的覆蓋面囊括了11個全國文藝家協會會員的30%左右。通過問卷調查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為中國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提煉符合文藝維權特點的工作思路,確定今后的維權工作重點,制定維權工作的計劃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李前光在講話中指出:本次活動是對問卷調查工作的小結,也標志著下一階段工作的開始,希望中國文聯權益保護部和各文藝家協會積極研究,推動出臺《文學藝術工作者條例》《文聯組織法》等法律法規,促進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有法可依;并希望各全國文藝家協會按照中國文聯黨組部署推進維權機構的組織建設,在行政層面上為維權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表彰會上,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雜技家協會被授予“優秀組織獎”;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被授予“鼓勵獎”;楊鳳一、李國民等33位同志被評為“優秀參與者”。
根據互聯網侵權盜版問題的特征和發展態勢,結合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的定位,王野霏建議文聯組織在五個方面下功夫,改善廣大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權保狀況。
第一,維權先要知權。很多藝術家不斷向政府部門反映飽受侵權之苦,維權束手無策。一方面說明侵權盜版已成為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的維權知識不足。因此,文聯組織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維權宣傳,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在文藝家加入各協會時,向他們派發《維權知識》小冊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言簡意賅地告知文藝家基本的維權知識。
第二,應幫助文藝家建立作品庫。文藝家專于創作,文聯組織應該為他們提供安心創作的環境,不要讓他們因維權問題分心。針對權屬證明難的問題,建議各文藝家協會幫助藝術家建立作品數據庫,對入庫作品進行版權登記,理清作品權屬、留下權屬證明,一旦遇到侵權盜版可隨時調取資料,通過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維權。
第三,研究互聯網盜版監控技術。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侵權方式層出不窮。就文藝家反映的網絡盜版監測難、跟蹤難的情況,文聯組織可以與有關技術機構合作,研究互聯網盜版的監測和調查取證技術,通過技術平臺,為會員提供侵權跟蹤報告,使維權工作更具指向性、針對性。
第四,應建立專業的維權隊伍。當前侵權盜版已呈現出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的態勢,文藝家點對點的個案維權難度越來越大,所以,組建專業的維權隊伍是很必要和迫切的。一方面,建議在各級文聯組織和文藝家協會中建立維權部門,組織、協調、統籌維權工作;另一方面,應與律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建立業務合作,保證維權工作通過專業團隊開展。
第五,應組建維權智囊團。中國文聯所屬文藝家協會對應11個藝術門類,各藝術門類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權益狀況有顯著區別,維權方式、方法差異也很大。應根據不同類作品的傳播特點和維權難點,建立各自的維權工作專家智囊團隊。在智囊團的幫助下,不僅權保工作方向將更加科學,還能在立法工作中為立法部門提出符合各藝術門類實際需求的高質量建議。
此外,王野霏認為當前文化市場侵權盜版品橫行的另一個原因是消費者找不到能夠購買正版品的渠道。建議文聯組織幫助文藝家和文藝家經紀人搭建權威的正版交易平臺,促進消費者在抵制盜版的同時,有渠道買到正版品。
《中國藝術報·維權行動》特約通訊員 馬力海、史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