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不能是“鬼城”——從天津老城的際遇說開去
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西安調研漢長安城遺址保護時提醒,要避免因人口搬遷面過大而成為人們口中的“空城”、“鬼城”、“死城”。這個提醒,道出了當前很多地方政府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上存在的主要誤區?!?/p>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是整體保護。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少地方卻是在土地財政、旅游開發及“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指導思想下,將整體保護理解成了“打造文化”、“重建歷史”、“再現輝煌”,對歷史文化名城實施大規模拆遷、騰遷和改造,最終全國各地出現了一座座“空城”、“鬼城”、“死城”?! ?/p>
如何切實避免這些傾向,首先要正確認識歷史上所走的彎路。天津近十年來的實例,恰好印證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從拆真蓋假、騰籠換鳥,走向整體保護?! ?/p>
1986年,天津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2003年,這座老城在即將迎來自己600歲生日之時,以“危房改造”的名義被整體拆除,只剩下幾處文物保護單位,供后人憑吊。老城淪為新的鼓樓商業街,周邊建起了別墅區。已故的天津民俗學者張仲先生在老城的殘骸上失聲痛哭。近十年過去了,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積淀的老城廂已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空城。入夜,死城一座?! ?/p>
這是天津無法彌合的傷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城沒了,但文物名錄中“天津衛故城遺址”還靜靜地躺在那里,地面上20余座劫后余生的歷史建筑還倔強地屹立著。幸而,在新一輪的保護規劃中,“老城廂歷史文化街區”終于出現了?! ?/p>
意大利租界區曾是天津九國租界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個。也是在2003年,這里按“騰籠換鳥”的思路,選出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歷史建筑,以拆的名義騰,其余的歷史建筑或被拆或重建。改造開發后,這里成為了“意大利風情區”。騰空的房屋和重建的假古董,大量空置,每座建筑前,不得不安排一位保安看管。《三聯生活周刊》記者在一篇專題報道中感嘆:“我在天津的那幾天,不止一個人在談話中提到了‘鬼城’這個詞,這是天津人用來描述近乎一無所有、到了晚上漆黑一片的‘意風區’,在遷走原住民、整修建筑和等待商業新租戶的好幾年時間里近乎空城的狀態?!比缃襁@里也被列入了歷史文化街區,但擺在管理者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修復此前過度開發造成的破壞?! ?/p>
彎路不能永遠走下去,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僅是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轉折點,也成為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實施后,國家落實“整體保護”政策的典型。2008年,一個為了旅游的“聚客錨地”工程在五大道的核心保護區悄然啟動。但在文保志愿者的持續舉報,謝辰生等文博專家的強烈呼吁下,五大道的問題很快得到了國家和天津地方的高度重視?!熬劭湾^地”工程下馬,對原住民的大規模騰遷也宣告停止。5月3日,新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榜上有名。在保與不保、報與不報之間,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經歷了多少輪的拉鋸,必載入歷史!
目前,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性,但保護方式卻有待商榷。比如,開封是要在城外建一座新的汴梁城,大同基本上是把老城里的居民都遷出來住樓房,里面只搞旅游、商貿設施。這種把歷史文化名城變成建一座“鬼城”的保護方法實在不可取。希望天津古城曾經的道路能有所啟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