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的春天》劇照。周游/CFP
新疆自古以來就有歌舞之鄉的美譽,這里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全國性的舞臺上,并沒有幾部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經久不忘的新疆歌舞,在中國歌舞最高獎項的領獎臺上,看不到多少新疆歌舞的影子。連可以拿得出手的好節目都沒有,談何歌舞之鄉的美名呢?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如何打造出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名片,成為新疆文化界人士心中的夢想與追求。
4月30日晚,新疆木卡姆藝術劇院舞臺上,經過一段時間復排的《木卡姆的春天》正在上演。這是他們5月中旬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前,在新疆的最后一次帶妝彩排。演員們都很興奮,觀眾們也很興奮,因為這是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第一次以完整的歌舞形式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制作經典,就要留住人才
新疆自古以來就有歌舞之鄉的美譽。這里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不論你走在天山南北的哪個地方,只要聽到音樂,就能見到人們歡歌雀躍的場景。歷史、文化、民俗的沉淀,讓新疆這片土地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疆歌舞之鄉的美名僅僅停留在唱一唱跳一跳簡單的形式上,真正的歌舞之鄉美名其實離它很遠。你看在全國性的舞臺上,有幾部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經久不忘的新疆歌舞?在全國各項舞蹈大賽或聲樂大賽上,又能見到幾個拿過大獎的節目?這些代表著中國歌舞最高獎項的頂峰上看不到多少新疆歌舞的影子,談何歌舞之鄉美名呢?
特別是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如何打造出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名片,成為新疆文化界人士心中的夢想與追求。
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牛汝極認為,繁榮新疆的文化藝術離不開人才。目前新疆缺乏文藝方面的領軍人才。難以留住人才,是制約新疆文藝走出去的最大瓶頸。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雖說已經成功申遺,但沒有被很好地開發。要將這些精美的作品推向世界,就要用現代的、科技的元素作支撐,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表現,用燈光和舞美效果精心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