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家歌劇院首度訪華
歌劇《后宮誘逃》秀土耳其文化年
4月中旬拉開帷幕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繼大劇院自制歌劇《奧賽羅》《漂泊的荷蘭人》隆重上演之后,于5月1日至2日迎來了土耳其國家歌劇院的經典歌劇《后宮誘逃》。作為本屆歌劇節唯一一部外邀劇目,為觀眾獻上一臺輕松歡樂的莫扎特喜歌劇。
《后宮誘逃》是莫扎特最富有朝氣的一部歌劇,也是作曲家生前最為頻繁上演的作品。該劇于1872年首演時盛況空前,聲名遠播奧地利之外,轟動程度屢創紀錄。在魏瑪演出時,歌德竟一連看了三遍,甚至起了也寫一出喜歌劇的念頭。他曾激動地寫道:“《后宮誘逃》征服了所有人,我們過去小心翼翼地寫出的作品從來也沒有像它那樣多地被提到過。”
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土耳其,講述了西班牙貴族青年貝爾蒙特為救出被俘的情人康斯坦絲,潛入土耳其國王帕夏的后宮,而他的仆人彼德利奧和侍女布隆德在一旁協助。經過一番斗智斗勇,在就要成功潛逃之際,后宮守衛奧斯明識破了他們的逃亡計劃,四人只好束手就擒。本以為是死路一條,沒成想帕夏竟寬宏大度地原諒了他們,并把他們放歸祖國,全劇在皆大歡喜中落幕。把故事的背景設置在土耳其,是當時歐洲的時尚,而莫扎特更是充分發揮了異國題材的趣味性,顯得朝氣蓬勃。
其音樂也充滿了喜劇的魅力。劇中頗具效果地使用三角鐵、銅鈸和短笛等,成功醞釀出了土耳其式的異國風味。更為難得的是,莫扎特在喜劇元素與戲劇深度、活力與內斂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用音樂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康斯坦絲的憂郁優美動人,布隆德的活潑輕松可愛,貝爾蒙特的優雅充滿激情,奧斯明的自豪有趣逼真。莫扎特在這部小喜劇中揮霍了太多奢華的音樂,甚至一度成為評論家挑剔的焦點。其中,康斯坦絲的詠嘆調《即使酷刑加身,我也忠貞不渝》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這首詠嘆調充滿難度奇高的花腔,聽上去就像是絕妙的炫技與協奏曲的混合物。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還凝聚了原汁原味的德奧樂思,輕快的節奏與小調混合運用,讓觀眾有一種找到源流的溫暖。
據透露,雖然《后宮誘逃》在世界各大歌劇院已廣泛上演,但在中國的歌劇舞臺還是一個空白。恰逢2013年是中國土耳其文化年,作為兩國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土耳其國家歌劇院攜該劇登陸國家大劇院。這也是土耳其國家歌劇院的首度訪華。土耳其國立歌劇芭蕾舞劇院的總導演兼該劇導演耶克塔·卡拉表示,劇中不同文化背景角色的相遇彰顯了強烈的戲劇性,智慧友好的國王帕夏寬大地給予男女主人公自由,令有情人得以團聚。毫無疑問,歸屬于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群之間應架起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