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幼兒藝術教育市場成為具有無限潛力的“掘金地”,面對中國芭蕾早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有從業者表示——
烏克蘭哈爾科夫舞蹈學校的芭蕾公主們在訓練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被這句話所累、殫精竭慮地把孩子送去接受各式各樣的藝術教育的時候,中國幼兒藝術教育市場成為一塊具有無限潛力的“掘金地”。就芭蕾舞幼兒教學而言,規范的、不規范的培訓機構就難以計數。一方面是一線城市家長沉溺于孩子的“貴族化”教育,另一方面卻是廣大的二三線城市、城鎮和農村的孩子們對于這門藝術的神往。
日前,在烏克蘭文藝演出中國巡演招商啟動活動上,就中國芭蕾舞早期教育這一話題,寧波羅斯旋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儲楓雷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將把俄語區芭蕾幼兒教育引進到國內,讓健康、科學的芭蕾培訓體系能夠促進中國芭蕾舞的普及傳播,尤其是讓更廣泛地區的孩子能夠從藝術教育中獲取快樂。
記者:您一直在從事演藝經紀事業,為何想到要引進俄語區芭蕾幼兒教育呢?
儲楓雷:烏克蘭少兒芭蕾舞團在中國巡演3年,到過30多個城市,演出75場,我們提供給現場觀眾60多場的古典芭蕾課,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還經常給各地的舞校學員開辦大師班課程。烏克蘭功勛藝術活動家、哈爾科夫舞蹈學校校長N·勒仁芙斯卡婭發現,中國幼兒和少兒的芭蕾智力啟蒙教育很弱,尤其在3歲到6歲是一個空白點,中國沒有成熟的體系能夠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讓孩子家長滿意。所以在她的鼓勵下,我們決心大膽試水中國幼兒和少兒芭蕾教育市場。我們要推廣的芭蕾舞教學體系正來自N·勒仁芙斯卡婭在40年的教學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在演出經紀業務上她是我的顧問,我目前能代理烏克蘭3個國家級演藝團體,都得到了她的幫助——幫我配齊了經營高雅藝術演出經紀所必須擁有的演出資源。在芭蕾教學上,我是她的舞蹈教學外事經理和中國首席代表。她很樂意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與中國的孩子和家長們分享。
記者:目前,中國幼兒芭蕾教育市場日趨飽和。您如何判斷出這一領域的市場機會?
儲楓雷:我們在中國二、三、四線城市演出3年,看到的是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可能在北京、上海已經日趨飽和。N·勒仁芙斯卡婭當初是在哈爾科夫獲得的成功,那是蘇聯的二線城市。她認為,只有在二、三、四線城市,學員才能更專一、執著于藝術追求,從事藝術教育不一定非要在一線城市。特別富裕的地方,誘惑也多,學員選擇的面太廣,興趣變化也快,有從眾心理的人更多。而二、三、四線城市最大的缺點就是出色的師資和專業的培訓機構太少。高級人才都盯著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導致很多二、三、四線城市有天分的孩子難以獲得及時的教育和發現。北京、上海形成了對藝術的壟斷。為了能夠讓孩子有機會得到北京、上海老師的指點,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家長到處找關系。一邊是北京、上海的市場飽和,一邊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師資不足,這就是中國目前幼兒和少兒藝術教育的現狀。所以,N·勒仁芙斯卡婭給我們的任務是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找一個未必很富有的地方開辦分校,把她的教學體系引進到中國,她會給我們派師資隊伍來進行教學。
記者:您能具體介紹下俄語區的藝術教育特色么?先進性體現在哪里?
儲楓雷:俄語區的藝術教育是十年制的音樂學校、美術學校和舞蹈學校。從5周歲入學到15周歲畢業。只有十年制藝術學校畢業的學生才有資格考高校的音樂、美術和舞蹈專業。俄語區的父母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判斷,把孩子送到一個藝術學校去學習。藝術教育是義務的,學費很少。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就會讓孩子堅持下去,沒有過多的經濟壓力。那些最終能夠進入高校的藝術類學生都是經過10年的學習才有機會考上的,是真正喜歡、真正在為藝術去藝術。
記者:公司考慮拓展教育工作,是否與中國的演藝市場比較難做有關?
儲楓雷:進入演出這行后才發現確實很難做,很辛苦,風險也很大,但我們不是因為演出市場難做才去拓展藝術教育的。我們最初進入演出市場,就是因為N·勒仁芙斯卡婭的建議,從一個舞蹈學校開始進入演出界的。如今從事芭蕾教育是回歸主業,演出成了我們為引進哈爾科夫舞蹈學校的芭蕾智力啟蒙體系到中國來的一個戰略發展平臺,同時我們也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共同為推動高雅藝術在中國的傳播添磚加瓦。
記者:中國的芭蕾舞在國際上頻頻得獎,但是和俄語區比較,您認為差距在哪里?培養體系、教育理念上的差異又是如何影響到芭蕾舞的教育結果呢?
儲楓雷:中國的芭蕾舞學員技術上完全成熟,能夠拿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大獎。但是,中國的學員舞臺經驗太少,形像神不像,缺少心靈上的東西。哈爾科夫舞蹈學校的少兒芭蕾舞團在世界各國巡演近千場,在中國巡演了75場。舞團出國演出的演員年齡從10歲半到16歲,而在烏克蘭3歲的小學員就可以上臺演出。哈爾科夫舞蹈學校目前擁有10個童話芭蕾舞劇,孩子們就這樣邊學習、邊演出,一點點在舞臺上成長起來。俄語區從來就沒有芭蕾舞考級,卻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級芭蕾名星。
記者:開辦芭蕾學校,您會考慮哪些城市?會考慮社區因素嗎?會采用加盟制嗎?
儲楓雷:第一個培訓中心將開在寧波,第二個培訓中心將開在大連,因為那邊的孩子先天條件好,如果有先進的培養體系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很容易出成績。在一個城市中,就可以考慮在不同的社區設點,以方便孩子和家長們,寧波、大連各設3個點就可以覆蓋了。俄語區的藝術培訓體系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育,無法復制。如果能夠破解如何把有創造力的個性化教育體系進行加盟經營的課題,我們會在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建分校,向更多渴望得到高水準芭蕾啟蒙教育的二、三線城市的孩子們去傳播芭蕾藝術。
記者:您認為開拓這一藝術教育項目目前的難點在哪里?
儲楓雷:引進一個教學體系首先要得到中國芭蕾界專家的認可,更要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認可,適應期至少需要3年到5年。這期間要度過盈虧平衡點,要面對各種困難,要堅持下去。我們目前是依靠演出經紀的收入去開設和維持培訓中心,也希望得到政府、社會和廣大媒體的關注與支持,能夠讓更多像我這樣的歸國藝術類人才去二、三、四線城市傳播和普及高雅藝術。北京和上海確實有聚集的作用,但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孩子數量是巨大的,他們對藝術的渴望更加強烈,且不乏天才。他們那種對藝術的執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藝術教育家所看重的學員應該具備的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