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帶人們“重回古希臘”
話劇《俄狄浦斯王》排練照
4月11日至14日,李六乙話劇《俄狄浦斯王》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迎來首演。這是國家大劇院“優(yōu)秀導演戲劇作品展”推出的又一導演精品,也是繼《安提戈涅》從新加坡載譽歸來后,“李六乙·中國制造”戲劇計劃推出的第二部古希臘名作。
日前,該劇正在緊張排練當中。記者前往探班時領略了其中的精彩片段:忒拜城瘟疫肆虐,俄狄浦斯王聽到先知說自己是殺死老國王拉伊奧斯的兇手之后,懷疑先知與國舅克瑞昂共謀篡位,與克瑞昂爭執(zhí)不下。戲劇恢復了古希臘戲劇中的面具形式,歌隊或戴上面具,或手舉面具,演員表情對比強烈,給整個排練帶來一種詭譎豐富的氛圍。據(jù)悉,該劇也將賦予男歌隊、女合唱隊、面具、戲曲等更多的功能和意味,以接近“重返文明之旅”的初衷。而據(jù)透露,眾演員也不辭辛苦,每天排練后都自發(fā)地寫排練手記,幾百字,幾十字,或長或短,然后相互交流。
李六乙:回到戲劇本源、回到我們人自身
李六乙對演員們的表現(xiàn)十分滿意,覺得“他們都很能吃苦,很能堅持,應該成為報道的亮點”。他說:“戲劇不是靠一兩個演員撐起來的,而是由所有演員撐起來的,就像是一棵菜。尤其是古希臘的戲劇,它最早產生時,是沒有角色的,只有歌隊。從戲劇的發(fā)源來看,歌隊在戲劇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作用、藝術的表達方式,是有很強的歷史淵源和當代的意味。在這部戲中,我們也對歌隊的表達運用下了很大的功夫。”
關于《俄狄浦斯王》,李六乙坦言:“我們的一個共同愿望,就是回到舞臺、回到戲劇本源、回到我們人自身,表達我們對藝術的態(tài)度,表達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個非常重要,在當下這個時代,有許許多多的不美麗,有許許多多的怨氣和憤怒,但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寬容、善良和友愛。現(xiàn)在不少戲劇越來越被時代所模糊、所異化,一些戲已不是戲了,舞臺也不是舞臺了,而是其他的東西了。回到古希臘,就是要讓戲劇更加純潔、更加干凈,跟我們最初創(chuàng)造戲劇時的心一樣。其實特簡單,就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東西,就是愛戲愛舞臺,就是希望能給人們最樸素的啟發(fā)。”
姚櫓:不是我像俄狄浦斯,而是俄狄浦斯像我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們對俄狄浦斯王會不自覺地出現(xiàn)一個高大、狂野的身影。而將在劇中飾演俄狄浦斯王的演員姚櫓無疑是飾演該角的最佳人選之一。他不僅在《讓子彈飛》等多部影視作品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既可以拘謹優(yōu)雅又能奔放狂野的氣質,恰恰正符合李六乙對俄狄浦斯王的藝術想象。
姚櫓自言還是“舞臺文藝新兵”,但也表達了自己對俄狄浦斯這個角色的理解:“關于俄狄浦斯,大家普遍的印象是陽剛的、有力量的,但我認為不能只演‘樣子’,而是要呈現(xiàn)這個人物更豐富的一面。如何把潛在的力量調動起來,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希望找到釋放內心力量的東西,像古希臘人一樣美,比如大家想象一下擲鐵餅時候那個肌肉的線條。我覺得我們既要演出殘酷慘烈,也要表現(xiàn)出美,內外兼修。不是我像俄狄浦斯,而是俄狄浦斯像我,是我的俄狄浦斯。”
江珊:演這部作品想象力很重要
跟俄狄浦斯王同樣重要的角色,是江珊飾演的王后伊奧卡斯特。盡管此次排練江珊未能來到現(xiàn)場,但此前她曾提到過,伊奧卡斯特是一個很難的角色,因為對這個“既是母親又是妻子的角色”把握不到脈搏,并直言“演這部作品想象力很重要”。
同時記者也從導演口中獲悉,江珊對伊奧卡斯特一角的理解更為微觀、具體。她認為需要從質樸的情感上去理解,回到簡單的人物關系和故事當中去,思考哪句話打動了自己。她說,感受和想象力是永遠離不開的,有了這兩個東西之后,我再找自己說話的方式,就有了支點。而至于方法,對觀眾來說,對對手來說,對自己來說,對象不一樣,說話的方式也不一樣。
據(jù)悉,繼《俄狄浦斯王》之后,李六乙版《安提戈涅》也將于4月16日至17日首度在國家大劇院亮相。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