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運用,較之李六乙的上一部戲《安提戈涅》更為豐富。高尚 攝
讀者印象最深的是俄狄浦斯王刺瞎雙眼后在血泊中獨白。
日前,李六乙導演的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戲延續了他上一部戲《安提戈涅》極簡的視覺風格,只是這次更加極致。本報20名讀者對該劇反響不一,最終打出了83分的總成績。
此次,導演李六乙親任《俄狄浦斯王》的舞美設計,他采用了一塊巨型幕板懸于舞臺上方。隨著劇情的推進,它緩緩降落,對表演空間形成擠壓,同時象征了主人公的處境。故事的高潮是當真相浮出水面時,幕板翻轉,刺瞎雙眼的俄狄浦斯站在一片“血泊”之中,這也是全劇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運用,較之李六乙的上一部戲《安提戈涅》也更為豐富。男歌隊隊員戴上了白色面具,并加入了更多形體動作。六位女歌隊隊員的無伴奏人聲吟唱,為整部戲增添了清冷詭異的氣氛。主角方面,姚櫓飾演的“俄狄浦斯”受到較大爭議,一些觀眾認為他表演層次不足,尤其最后的長段獨白力量不夠。江珊飾演的俄狄浦斯的妻子同時也是其母親“伊奧卡斯特”,受到多數觀眾的認可。有觀眾認為她的表演“很有光彩,充滿母性”。
觀眾點評
贊
整個舞臺美學樸素簡約又不失高雅,這恰恰是古希臘時期的美學標準。在當下的話劇市場,看到這出安靜、厚重,具有歷史感和沉淀感的經典戲劇是彌足珍貴的。(項熙麗 90分)
帶有李六乙導演個人特色的演出樣式日趨成熟。當歌隊隨著主演重復那一句句動人心魄的臺詞,令人想起川劇中慣用的幫腔。(寇云暮 90分)
簡約大氣的視覺使觀眾心無旁騖地進入劇情。空靈的歌聲與戲的情感基調配合完美,讓人仿佛“看”到音樂的流動。面具的使用表達了人性的復雜。(娜仁 96分)
彈
臺詞基本上是羅念生翻譯的《俄狄浦斯王》原本,某些段落用重復來加強效果,不過復雜的人名有時讓人難跟上。江珊的演技令人滿意,姚櫓就比較遺憾,臺詞前后沒變化,甚至在劇情最激烈時,給人感覺輕佻。(田茜 75分)
本劇最大的失敗就是主角失控,姚櫓對角色把握無變化,更無層次,像朗誦。另外,排古希臘戲一定要繼續使用這個譯本嗎?臺詞對普通觀眾略難。(楊浥堃 80分)
■ 觀劇答卷
新京報觀劇 第136期
話劇《俄狄浦斯王》 總分83
時間:4月12日、13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總分:83 導演:85 音樂:88
表演:80 劇本:88 舞美:85
60%觀眾喜歡歌隊的集體演出,40%觀眾認為江珊的表現最出色。
80%觀眾印象最深的段落是俄狄浦斯王刺瞎雙眼后,舞臺上的方形幕板翻轉過來,俄狄浦斯王站在血泊中獨白的景象。20%觀眾喜歡俄狄浦斯與牧人對話,真相即將揭露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