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儀式上,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成龍對陳思思在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努力大加贊賞
“美麗之路哎,你的美麗千里萬里,閃亮的足跡,將祝福的真情傳遞……”這樣一條美麗之路,從首都北京開啟,途中經過臺灣、澳門、香港,所到之處留下的不僅是音樂,還有親情和文化,陳思思作為這條路的開拓者,以音樂為載體,實現了文化藝術的新交流。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青年歌唱家、二炮文工團副團長陳思思的“美麗之路”大型演唱活動全套資料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收錄,這是自1959年該館成立以來第一次收錄并展出個人文化交流與音樂相關的全套資料,也是對陳思思個人在文化交流方面作出貢獻的肯定。同時,陳思思還被授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榮譽館員”的稱號,她也成為繼楊利偉、成龍之后,第三位獲此殊榮者。“陳思思是小輩兒,竟干大事兒”,全國政協委員姜昆這樣評價她。“美麗之路”大型演唱活動全套資料的展出,展現了“美麗之路”系列演唱會在增進兩岸同胞的血脈深情、加強同港、澳、臺地區的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亮麗品牌。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破冰之旅”
“美麗之路”系列演唱會的首站是臺灣,2009年10月31日,在臺北中山紀念館成功舉辦。陳思思是第一位到臺灣演唱的青年軍旅歌唱家,開啟了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新局面,此行也被譽為“破冰之旅”。
陳思思告訴記者,來到臺灣才知道這里在音樂方面與大陸的隔閡有多大,“在臺灣開演唱會之際,我去過幾家音像店、KTV,找不到一首大陸歌曲,也不見銷售大陸歌手的專輯,而當時大陸卻在瘋狂地傳唱著港臺的流行歌曲。在我之前,大陸歌手到臺灣演出,不能多唱,最多只能唱兩首,這對兩岸音樂的交流來說是個不小的遺憾,連最起碼的感性、直觀的溝通都做不到。”她感慨地說。這樣尷尬的局面,被陳思思打破了,她的演唱會不僅唱了更多的歌曲,還能和現場的觀眾進行很好的互動。從只能唱兩首到開個人演唱會,從不能說話到可以自由交流,這對兩岸在音樂上的交流來說無疑是場變革,為日后兩岸在文化方面更多的交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文化交流,情感是基礎
無論距離遠近,割不斷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每每提到兩岸,總能想起余光中《鄉愁》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詩句。陳思思是個極易被感動的人,在記者眼里,她就像鄰家姐姐一樣貼心、容易親近。
談起“美麗之路”系列演唱會,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如昨日再現,她娓娓道來:“在臺北開演唱會的時候,當時我唱的一首《愛拼才會贏》引得全場觀眾站起來和我一起唱,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之后在演唱電影《天涯歌女》中的插曲《四季歌》時,現場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站起來,聲音洪亮地說了句‘妹子,唱得太好了,再唱一首’。演出結束后,這位老人到后臺來找我拍照,并拿出她年輕時的照片,告訴我河南當時是什么樣子,邊講邊流下了眼淚。她告訴我,《四季歌》是她年輕的時候在河南老家最喜歡唱的,她已經有60年沒有回過河南了,這首歌勾起了她對家鄉深深的思念。我當時就覺得這不僅僅是傳遞音樂那么簡單,實際上是在傳遞一種情感。”陳思思動情地講述著,讓記者也為之動容。她所講述的這種情感不單單是對家鄉的思念,也是所有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
2011年8月,在澳門綜藝館,陳思思成功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麗之路’陳思思澳門演唱會”,以弘揚辛亥革命精神、振興中華民族為宗旨,被贊為一次“陽光之旅”。孫中山這一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先賢,是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共同的情感生發點,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讓人們在情感上得以交流,音樂做到了。
“新民歌”,音樂交流的新形式
看過陳思思“美麗之路”系列演唱會的人應該不難發現,每到一地,她都會和當地的明星合作,而這些明星多半是唱通俗、流行歌曲的,例如黎明、周杰倫、林志炫等。其實,陳思思本人在民歌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那就是“新民歌”。作為當代“新民歌”的領軍人物,她在民歌的曲調中融入新鮮時尚的現代元素,既有民歌的古典韻味,又兼具流行歌曲的新潮,更符合目前港、澳、臺地區觀眾的口味。
對于港、澳、臺地區的觀眾來說,近現代受西方影響較大,音樂上也以流行音樂和港臺音樂為主,對于內地的民歌所知甚少。如何將內地的民族音樂介紹到那里,并使當地人們能夠接受和喜歡,陳思思演唱會的制作團隊在演唱會籌備階段,專門從音樂的藝術形式、表現形式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市場調研工作。因為存在審美差異,所以既要在演唱會上展示傳統的藝術形式,唱云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原生態的民歌,以獨特的“民族風”形式來展示、傳播內地文化,又要根據當地的審美特點,進行創新、改良。“演唱一些他們熟悉的懷舊港臺歌曲,喚起大家內心深處的共鳴;將經典的歌曲,通過內地、港臺詞曲家的合作,加入新的編曲以及時尚的流行音樂元素,達到藝術上的融合,然后由內地和港臺的歌手聯袂演唱,以此種方式呈現在舞臺上,觀眾更樂于接受。”談到音樂交流的問題時,陳思思的想法非常深入,她還告訴記者:“不僅是音樂,還要將中國的南音、昆曲等傳統表演藝術形式介紹到那里,不是小眾化、精英化的,而是要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這樣才能永葆活力。”
“美麗之路”系列演唱會的成功,只是陳思思在促進文化交流上取得的最初成績,她希望今后為此多多貢獻一己之力,今年兩會上她還遞交了具有建設性意見的提案。陳思思非常贊賞每年中秋節在香港舉行的“香江明月夜”活動,并多次應邀參加,在中秋節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節日里,實現文化、情感的完美融合,是最好不過的。陳思思的反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懷舊金曲版專輯也已經錄制完成,她表示會盡快在臺灣發行。在她的眼里,美麗之路,美在祖國、美在民族、美在文化、美在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