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高潮的興起,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文藝界百花齊放,百舸爭流,描繪“中國夢”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當前,史詩性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在文藝界已經逐步引起文化主管部門和藝術家的重視,通過創作熱情高漲、創作功力扎實的全國美術工作者的積極實踐也逐步走向成熟,作為國家當代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鴻篇巨制歷史題材創作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盡管如此,我們對于無盡的中華文化瑰寶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全國人民救亡圖存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新紀元,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的挖掘還是不夠深入,尤其是美術創作。我們感到還缺了什么。我想主要是缺了美術創作的民族意識和歷史意識,缺了鴻篇巨制的接班人的培養,缺了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通力配合。一句話,各地美術界關于重大歷史題材與華夏文明歷史題材的創作方向的實踐氛圍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落實上還有許多空白。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源遠而流長,深沉而偉大。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更是悲壯,從革命走向新的革命;尤其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全國人民實踐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造福全人類的道路,讓共產主義的信仰變成了一個個可以實現的夢想。
如今,我們開啟了“中國夢”的全新旅程。這一征程似大江東流,使中國走向了文明,走向了富強,走向了幸福。而這一切不能只停留在故事里、檔案館里,更需要我們美術界發揚光大。創作具有強烈藝術魅力和鮮明時代特征、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美術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是美術界必須擔當的責任。我們希望這些記載民族與歷史的作品能以藝術珍品的形式陳列于國家殿堂,給后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和深刻的歷史記憶。
近年來,黨和國家有關文化事業主管部門多次給美術界指引方向。文化部、財政部于2005年開始聯合實施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創作工程選題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專家擬定,并經中辦和中宣部批復同意后正式公布實施,吸引了全國1000余位美術家積極參與,獲得國家財政1億元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被稱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國家出資最多的一次大型美術創作活動。2011年12月,經中宣部批準,由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主辦,中國美協承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正式啟動。匯聚了各省(區、市、解放軍、建設兵團)文化廳、文聯、美術家代表,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層面上的成果不多,據我所知,北京市正在著手對于建都860年以來的重要文明成果用多種藝術形式呈現,其中就包括美術創作。另有“百年風云 重現輝煌——廣東近當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湖南百年”美術創作工程計劃也在實施中。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項意義深遠、責任重大的大型創作工程,它將為民族積累更多的文化財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藝術享受。這項工作向地方推廣迫在眉睫。為什么呢?結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和周期要求,對于百年來中國的歷史題材創作有兩個基本條件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是已經具備的:新中國成立60余年以來,國內GDP不斷上揚,人民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同時對于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大。目前,我們已經具備了安寧和諧的大環境去潛心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奉獻給廣大的人民,也作為國家的藝術珍品流傳于世。另一個是尚未喪失的:對于中國近代革命的歷史來講,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歷歷史的元勛和百姓將陸續離開我們,這將使得第一手的創作資料永遠滅失,將會是重大的歷史損失。因此,當我們尚未喪失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源時,應當抓緊時間落實、推行歷史題材大規模創作。
面對以上所述問題,特建議如下:
1、抓宣傳、抓動員。希望中宣部、文化部等有關的主管部門深入調研,進一步擴大宣傳和動員,讓各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和全國藝術家行動起來,各司其職,為把重大歷史題材的美術創作、展覽、宣傳、收藏的相關工作落實到實處,形成一股藝術熱潮而做出政策上的指引。這是這項工作能夠有序開展的基礎,也是這項工作有所進展的指揮棒。
2、國內各文化機構、各大藝術院校和綜合類高校的藝術系的專家、學者廣泛參與,以藝術評論、品鑒、藝術建議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3、充分尊重藝術的規律,結合各地實際,有計劃、有步驟的落實。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發展階段各不相同,要充分發揚民主,使各省、市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真正創作出藝術精品。
劉宇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宇一藝術研究院院長、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