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歲末年初到來之際,各大電視臺便會步入一個瘋狂的“燒錢季”。據統計,今年江蘇、湖南、東方等衛視的跨年晚會花費都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而豪華炫目的央視春晚所耗費的資金,至今仍秘而不宣。更令人瞠目的是,據報道,江西省某高校一個月內舉辦各類晚會的花費,竟然也超過了30萬元人民幣!晚會,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種文化形式,更成為了很多巨額浪費的源頭。對此,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文藝界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都表示,文藝領域的浪費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浪費不只包括開會住高級酒店、公款吃鮑參翅肚,文藝領域的浪費也十分巨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舉辦晚會的數量每年都是世界第一,不論大事小事都要辦臺晚會。試想,一臺晚會搭臺、噴塑、燈光,得消耗多少材料?且不說成百上千萬的費用,光是產生的垃圾就不知道往哪里堆放。”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對記者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不可否認,中國晚會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為舉辦晚會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卻成為資源浪費的另一種形式。”
濮存昕的觀點得到了藏族歌唱家郭瓦·加毛吉的贊同。“各種晚會上的浪費現象多不勝數:你請了鳥叔,我就請席琳·迪翁;你請F4,我就請莎拉·布萊曼。我甚至看過一臺晚會,連地面上都鋪滿了LED燈!”在郭瓦·加毛吉看來,各大電視臺相互攀比辦晚會,為的就是博得觀眾的眼球。“結果呢,舞臺效果越來越華麗,內容卻越來越空洞,老百姓看過之后根本就沒什么收獲。”郭瓦·加毛吉表示,“花這么大價錢請來一個大明星,為的就是唱一首歌。電視臺是公立單位,你有這個錢,為什么不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改善他們的午飯?或者捐給城市低保群眾,也比舉辦這樣的晚會有意義。電視晚會相互攀比、極盡浪費之能事的風氣如果剎不住,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廣大納稅人。”
蒙古族歌唱家阿拉泰也對電視晚會的鋪張浪費深有感觸:“為什么各大電視臺都在晚會的明星陣容、舞臺效果上花那么多錢?收視率至上是最根本原因。如果‘唯收視率’的潮流持續下去,那么我們的電視熒屏就會被各種華而不實的節目所充斥,這樣一來,又何談建設健康的電視文化生態環境?”
著名作家唐棟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電視晚會浪費成風的問題。“一個文化大國的重要標志,首先是富有文化與思想內涵的文學和戲劇的繁榮,而絕不是到處鶯歌燕舞的大型文藝晚會的繁榮。”唐棟認為,近年來大型晚會的過度泛濫,是精神浮躁與物質浪費的一種直觀表現。“一場上千萬元的晚會投入,其資金可以扶持100部到200部文學作品或者5部到10部戲劇創演。”唐棟表示,“晚會演出一場就完了,而文學和戲劇卻可以發揮長期的社會效益。”
除了電視晚會,濮存昕對于其他領域的浪費現象也十分關注。“近一段時期各地興起了建設豪華劇院的風氣,我們的官員在文化建設方面缺少論證,缺乏節約、簡樸的思維,這無疑會對納稅人的利益帶來損害。”在濮存昕看來,劇院只需要現代化和專業化,而不需要豪華。“我們總是說要建設一個‘百年大計’的劇院,‘百年大計’的意思并不是在豪華方面一百年不落后,而是要在專業性方面一百年不落后。”濮存昕說,“我建議地方政府在建設劇院時,要盡可能在一些細節上做到節約,比如有些地面不鋪實木地板而改鋪塑膠地板,這樣哪塊地板壞了還可以拆下來重鋪,這就避免了無謂的浪費。”
梁鳳儀認為,節儉之風要大力提倡,應該內外有別,掌握一個度。她說,“當我們自己關門的時候可以省,但當我們面對國際,有外人的時候不應該只講節儉,忘記禮儀;省下的錢用來干什么,這錢是否用在有用的地方,要公開,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不需要無產,賺的錢亂花會破產,不花會變成遺產,用得其所是資產,希望我們的祖國有很多的資產。”
在濮存昕看來,從更深層次來說,優秀的文藝作品不能被更多的觀眾欣賞到,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北京人藝話劇演出的票價最貴也不會超過1000元,其實也有人建議我們提高票價,但我們卻一直堅持走中低價格的路線,原因何在?就是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能欣賞得起優秀的話劇作品。”濮存昕表示,“北京人藝每年都會得到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這些補貼是從哪兒來的?還不是從老百姓那里來的。所以北京人藝不是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而是一座具有公益性質的劇院,它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以優秀的藝術作品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