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之五 吳錫洲 攝
彝年之四 吳錫洲 攝
去年年末,我與吳錫洲等影友來到四川大涼山美菇縣拍攝彝年、彝婚。十幾天的時間里,我們朝夕相處,交往深談,并成為了摯友。
吳錫洲出生于廣東汕頭,是中國攝協會員、汕頭民俗攝影協會會長,也是香港華僑攝影協會的副會長。十幾年前,吳錫洲師從攝影家蔡煥松,認真學習攝影,刻苦鉆研器材,被圈內人稱為“大師兄”。在“第三只眼”新疆采風評片會上,攝影理論家臧策曾經這樣評價吳錫洲:“他是蔡煥松的得意弟子,影像功夫不俗,不愧為名師出高徒。”
吳錫洲說,這是他第一次到綿陽,第一次拍彝族,第一次領略彝風彝俗,也是第一次用腳步丈量大涼山,第一次用四肢攀爬大涼山,并且用鏡頭記錄和描繪大涼山。
行走在大涼山深處,捕捉彝胞們的休閑勞作。在洪溪鎮,我們爬高山、下深溝、進村社、訪院落。彝家人的牛、羊、豬、狗、雞,老年人、婦女、小孩、嬰兒,背負、洗漱、趕集、勞動均被吳錫洲一一收入鏡中。吳錫洲認為,攝影,只有“深入”圖片才會“深刻”,只有“深刻”的影像才會有“力量”。從當年的“打龍”高手到新的影像話語實踐探索者,吳錫洲從這次的行走之中獲得了難得的歷練,他的攝影觀念經過了又一次洗禮,對于影像的把握也再次得到了提升。
因為歷史原因,大涼山從奴隸制一步跨千年,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受地理原因所限,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彝家人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吳錫洲用短短10余天的拍攝,記錄下了彝家人年復一年平凡、平常、平靜的勞動和生活,并表現了他們的純真與善良,以及對于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