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是文藝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尚藝”是文藝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德藝雙馨”既是藝術家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群眾對藝術家最高的褒揚。
近日,江蘇省文聯專門組織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事跡巡回報告會,分別在鎮江、蘇州、徐州、鹽城、泰州、揚州6市舉行。短短7天時間里,6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代表冒著冬日寒風,從蘇南到蘇北再到蘇中,一次次用自己生動事跡真實展現了他們崇德尚藝的藝術人生。這次巡回報告與在連云港市、南京市的兩場報告,為全省13個省轄市、近4000名文藝工作者及市民展示了他們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核心價值觀的心路歷程。
報告團所到之處,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江蘇省文聯領導王慧芬、楊企鵬、葉飚榮、鄭澤云分別帶隊,奔赴各報告點,擔當介紹人,推介6位藝術家的先進事跡。所到之處的各相關市、縣、區文聯領導,機關干部全員出席了報告會。
江蘇省美術館館長、省書協副主席孫曉云,是書法界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她一直以“高調認真從藝,低調踏實做人”為座右銘,潛心藝術創造,熱心社會公益,經常為貧困地區、受災群眾捐助實物和作品。
蘇州市滑稽劇團名譽團長顧薌,是黨的十八大代表,曾3次奪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她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奔走在演出第一線,以最大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
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長期致力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的搶救、保護、傳承工作,創辦了全國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傳承為一體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為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作出了貢獻。
蘇州評彈團副團長盛小云,被同行戲稱為“獲獎專業戶”。她的書從鄉下說到城里,從中國說到外國;她的聽眾從老年發展到中青年,從老戲迷擴展到大學生,使古老的評彈藝術重新煥發出青春與活力。
南京廣播電視臺吳建寧,一個普通的電視紀錄片編導,用作品記錄歷史,用鏡頭和生活對話,為藝術、為人民默默奉獻著智慧和才華。
連云港其魔魔術雜技團團長汪奇魔,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一個草根出身的魔術表演藝術家,在30多年里,歷盡艱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帶領著他的民營演出團隊,積極開拓演出市場,在全國6300多家民營團體中脫穎而出。
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感人的事跡,6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代表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和親身感悟展示了他們光輝燦爛的藝術人生,回答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人民、藝術與時代、藝術與民族振興的關系。
道德是一束光芒,可以照耀和傳播;道德是一面鏡子,可以比照和檢查;崇德尚藝是一種力量,可以推動和促進藝術家們自覺以公眾人物的身份做社會公德的表率。報告團每到一處,迎接他們的是鮮花和掌聲,收獲的是感動和激勵。藝術家們用心用情深摯講述的先進事跡,所帶來的震撼和強烈沖擊更是讓聽眾久久不能釋懷。每一場報告,都是一次心靈的激蕩和精神的共振,許多人都是含淚聽完報告,并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孫曉云說,省文聯舉辦這次巡回報告,大力宣傳和推薦那些德藝雙馨的文藝家,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報告會上藝術家們與大家分享感人故事,傳播正能量,在全省文藝界很好地營造了見賢思齊、“德藝雙馨、崇德尚藝”、用實際行動踐行藝術家公約的良好氛圍。
感人的故事、精彩的演講,報告團成員將平凡而偉大的形象立體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在全省文藝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掀起了一股樹立“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和遵守《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的熱潮。各地文藝工作者紛紛表示,要以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榜樣,把實現個人藝術追求和促進社會進步結合起來,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秉持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人間正氣、塑造美好心靈,以杰出的藝術成就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贏得社會尊重、人民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