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作為人藝開年大戲再登首都劇場“熒屏硬漢”于震眼中的“祥子”
根據老舍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駱駝祥子》已是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1月8日至20日,該劇作為北京人藝今年開年大戲再次登陸首都劇場。轉眼間,由導演顧威于2007年打造的這部新版《駱駝祥子》已經上演了6個年頭,而主演于震也隨之飾演了6年的駱駝祥子。舞臺上,他是上世紀20年代北京街頭的窮苦百姓,有著單純卻難以實現的夢想——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洋車;舞臺下,他已經憑著在多部諜戰劇中的精彩表現,成功塑造了自己“熒屏硬漢”的形象。《駱駝祥子》作為開年大戲正拉開帷幕,他主演的電視劇《我們的快樂人生》也同樣作為開年大戲正在電視臺熱播。
“2007年過了年之后我們第一次排練《駱駝祥子》,5月份首演。”于震談及當年時記憶清晰。那一年,作為一個年輕演員,他最糾結的問題是:傳承經典還是創新?但是6年的演出經歷下來,他再回頭看自己:“2007年時我是多么無知,居然還在想怎么創新,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因為演了這么多場《駱駝祥子》后他突然發現,“能把經典傳承下來,我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就別提創新的事兒了。如果想創新別在經典上創新,去別的戲上創新。”
一個演員對一部經典作品的認可和敬畏,由此可見一斑。排《駱駝祥子》給于震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是經典”。“它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是那么多老藝術家在舞臺上千錘百煉的結果。”他說,“他們演出那么多場次后留下來很多寶貴經驗,哪怕是一句臺詞、一個調度,一句‘嗯’‘啊’,都是千錘百煉后得來的。作為年輕演員,各方面都不如老藝術家們,還想在他們的基礎上創新,就班門弄斧了。”所以于震現在的心態是不敢輕易說創新,“能把這部戲傳承下去,不給前輩們丟人,就已經很滿足了”。
為了演好這部戲,于震也做了很多功課:看老舍先生的小說原著,看《駱駝祥子》的連環畫,還找出老版《駱駝祥子》的演出錄像來看,人藝的圖書館里有很多老藝術家們當年排《駱駝祥子》的筆記,都被他拿出來研究學習。
除了是“男一號”、“硬漢”,于震現在多了兩個身份:丈夫和父親。這說起來無疑是一段佳話。在《駱駝祥子》中,祥子和小福子暗生情愫,但最終娶了虎妞。但現實是,于震和飾演小福子的人藝青年演員辛月因這部戲結緣,如今已是夫妻。這一次兩人依舊同臺合作,但狀態會有些不一樣。在辛月看來,兩人合作會更加默契,在家里飯后娛樂就是對詞,更容易指出對方的問題。而于震的感覺是“挺溫馨的”,他很享受這些天的排練過程,“倆人一塊兒上班,一塊兒下班,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排練很累,但休息時跟她聊幾句家里的事兒,也會是一種放松。”
話劇《駱駝祥子》劇照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