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名列牡丹獎
作為曲藝界最高獎項的中國曲藝牡丹獎,在本年度評選頒發了第七屆。本屆牡丹獎在延續采用分賽區賽制的基礎上,還新增了觀眾評審環節,而尤為突出的一點是在本屆牡丹獎新人獎獲得者中,高曉攀、曹云金、逗樂等體制外的曲藝演員名列其中,這是歷屆牡丹獎從沒有過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屆牡丹獎收到的276個報送節目中,體制外人員所占比例達到14%,他們或來自小劇場,或由電臺、電視臺和省市群眾藝術館推薦。這充分體現了牡丹獎在推動曲藝藝術傳承發展和創作水平方面所起到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更為曲藝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牡丹獎的大門之所以逐步向廣大體制外演員敞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來曲藝小劇場日益火爆的發展現實。如今,全國范圍內的曲藝小劇場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特點,成為不同價值定位、藝術觀念、管理方式、運作方式的實踐平臺。目前全國小劇場曲藝從業人員大約在30000人以上,其中絕大多數是體制外曲藝工作者、自由職業者,他們是新時期曲藝工作者隊伍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和研究,從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開始,中國曲協確定要將體制外的曲藝演員納入評獎范疇,為了進一步明確這個理念,本屆牡丹獎早在報送階段就對此加以強調。相信在牡丹獎將體制外演員納入參評范疇等舉措的影響下,曲藝小劇場定會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逐步成為推動整個曲藝事業前進的重要力量。
評彈推出考級
2012年3月22日,評彈專業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項目正式揭牌,這意味著曲藝藝術社會考級實現了零的突破。事實上,評彈社會考級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使得曲藝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有了屬于自己的考級,更重要的是對曲藝藝術人才的積累和培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因為從整個曲藝傳承與發展角度來說,評彈考級是一種培養更多評彈觀眾的好途徑好舉措,也為其他曲種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種十分有益的啟發。
相比曲藝而言,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藝術門類人才培養基礎之所以厚實很多,除了曲藝缺乏專門高等藝術院校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些藝術門類很早便有了自己的考級。藝術考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普及文化藝術、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吸引和培養藝術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今,評彈有了社會考級后,既可使評彈學校資源通過考級承辦單位向全國輸出,也可以通過考級活動發現和選拔有潛力的評彈人才進入評彈學校深造,這對原本很有限的評彈學校教育無疑是一種有力補充。
體制外從業者是曲藝工作者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