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 朱乃正
從10月初延期至12月中旬,從最初展期20天到如今的3個月,“黑白東西:朱乃正藝術思行研究展”終于與廣大美術愛好者相約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在油畫界享有盛譽的前輩,此次朱乃正一改往昔人們的常規印象,而是向觀者展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畫家將此展定位為個案,即一個專題研究而非回顧展,展品也被朱乃正戲稱為“小東西”。他說,這些都是在探討藝術本體時隨手作的小東西,這些小東西不僅基本是黑白兩色,而且也是將東西兩種文化的影響交疊其中。
縱觀這些“小東西”,創作年代貫穿畫家整個創作生涯的黃金時期。既有早期臨池的書法作品,也有今年剛剛完成的油畫小品,難得一見的書法整體展示和墨與油彩的融合成為展覽的最大看點。
有人說過,環顧油畫界,能拿筆(毛筆)寫字者少,寫得好的更是寥寥無幾。朱乃正卻是個特例,他的字即使在書法界也早已聲名遠播。從展出的書法作品看,朱乃正的書法多取古法,喜宋人書意參以己見,從灑脫多變到蒼邁奇崛、兼具法理,作品中洋溢著飽滿與正大的氣息。想必這與朱乃正少年臨池和常年堅持拿筆寫字有關,即使是在青海20余年的艱苦生活也概莫能外。書法飽含的傳統文化基因深深融入其骨髓,按照朱乃正自己的說法,書法是守住傳統文化的底線。
長期的書法創作,使其有意無意地開始嘗試將毛筆用于油畫創作,將墨色與油彩相互結合。朱乃正自己也想不起這種實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只是說,“我并不是為了用毛筆畫油畫而用,只是因為毛筆有用”。展覽上,可以看到一些風景小品中,厚厚的油彩中間似有筆墨意蘊,近觀可察一些樹干、枝葉恰是墨色使然。以油畫揚名的朱乃正,從開始進行西畫學習時,就曾思考過每一個學院畫家都繞不過的話題:學院美術教育中最科學的教育方法與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何融會貫通?朱乃正的答案是:一輩子不離開毛筆。
不少人在看過展覽后,對朱乃正的書法水平之高感到吃驚,并有意全部買下(似難如愿),因為這種亮家底似的書法展覽朱乃正是頭一遭。至于水墨油畫風景與其原先的油畫小品并無太大差別,亦談不上兩者誰優誰劣。只是一個功成名就的油畫家一些即興之作而已,看似隨意,實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