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的N種敘事
鄭榮健
《穿越——三個女人的舞蹈》演出照 王小京 攝
N之一:
舞蹈節平均上座率達79%
一個月過去,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正式落幕。期間,有“天下第一腿“之譽的世界著名舞蹈家希薇·紀蓮表達過這樣一句話:“在舞臺上,我們感覺時間過得非常慢。”對觀眾而言,這句話似乎有點殘酷,13臺30場的演出結束了,可許多人意猶未盡,特別是遺憾錯過了某些演出。據國家大劇院透露,此次舞蹈節的演出平均上座率高達79%,其中,楊麗萍的《孔雀》上座率更是達到了104%。這一成績,堪稱收官完美。
細數起來,此次舞蹈節亮點多多。大牌編舞有約翰·諾伊梅爾、威廉·弗賽斯、依利·基里安、馬茲。艾克、趙明,頂級明星有希薇·紀蓮、楊麗萍、譚元元,著名舞團有斯圖加特、蘭登、中央芭蕾舞團、云門舞集,而所演作品也風格多樣,既有古典之美,又有現代的思想深度,同時也不乏新創作品和新生代舞者的陣容。在國內舞蹈演出市場相對清淡的環境下,這似乎展示了一種多維敘事的可能:“明星制”、“名作制”或者“名團制”是否足以給此類舞蹈節以支撐?其經驗是否適合于舞蹈演出的推廣或普及?
N之二:
舞蹈節不是一個筐
“我們有的藝術節,常常會把它辦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扔。我想說,這次舞蹈節不是一個筐,從一開始,我們就按著既定的設想去邀請舞蹈家和作品。”中國舞協主席、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說。對此次舞蹈節的多元特點,顯然趙汝蘅也意識到其容易讓人誤解。
趙汝蘅解釋,舞蹈是一門綜合了各種藝術門類的藝術,有著寬泛的含義。芭蕾絕不是只有立腳尖,也絕不是僅限與像《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這些18、19世紀的保留劇目,它已經由此走出了很遠,走出了很多新路,比如現代的、新古典主義的。她說:“我覺得,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有義務去引領。所謂引領,就是別讓觀眾停留在欣賞《天鵝湖》《睡美人》這樣的作品,而是要讓他們了解世界舞蹈最新的發展。通過什么呢?通過接觸不同種類、風格的劇目。”
事實上,在國家大劇院相繼舉辦的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大賽、“中國舞蹈明星名作薈萃”、“舞蹈十二天”中,趙汝蘅都在強調要拓展中國舞蹈的視野,如芭蕾舞大賽時特意引入編舞環節、此次舞蹈節納入古典與現代甚至安排了《茶花女》的兩個版本演出。“是舞蹈節告訴觀眾,舞蹈可以有這么多豐富的形態,舞蹈原來是這個狀態。”著名編導趙明說。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的觀眾也已有足夠的欣賞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引入這些舞蹈,有的是我絕對推薦欣賞的,有的推薦是為了讓大家共同來認識的,有的可能我也并不了解怎么回事,但我希望能從觀眾的反應中獲得回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大家了解,舞蹈的含義是很寬泛的,也是跨越國界的。”趙汝蘅坦言,這得益于她在中芭時的一系列嘗試,從《胡桃夾子》《大紅燈籠高高掛》到《牡丹亭》,然后打開了眼界。
N之三:
明星,榜樣的力量
在本次舞蹈節中,希薇·紀蓮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天下第一腿“、”不小姐“等稱謂,讓她吸引了足夠的眼球。但在趙汝蘅的眼里,她還是一個認真、勇于承擔責任的人。為了邀請到希薇·紀蓮,趙汝蘅幾度去東京,數經周折。希薇·紀蓮帶來的兩個作品更是沒讓人失望,《三千英里之外》和《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一個現代一個古典,很好地詮釋了她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游走的從容與自信。趙汝蘅表示,邀請她來,就是要給國內的舞蹈演員提供一種榜樣,讓大家看看她的認真、執著和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
“我個人非常想不斷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嘗試不同的風格和表演方式。”某種意義上,希薇·紀蓮的話也表達了趙汝蘅對此次舞蹈節的期待。本次舞蹈節可以說是明星薈萃、大腕云集,他們的個性或風格各有不同,恰恰成了舞蹈節“個性”的有力支撐。楊麗萍的淡泊與忘我,譚元元的精確與流暢,而編導中約翰·伊諾梅爾的細膩,威廉·弗賽斯的深刻,趙明的現代民族風,不僅詮釋了一種多元的可能,更讓“明星的榜樣”成為另一種視野。
“我很清楚,中國人就一定要搞中國芭蕾,同時又要借鑒外國的優點,繼承就一定要學習,創新就一定是真的創新,因此我也真誠地希望能讓國內的舞蹈編導、演員和觀眾看到更多的好作品,也能從這些優秀舞蹈家、舞蹈編導中獲得啟發。”趙汝蘅說。
N之四:
經典名作VS新生代力量
在整個舞蹈節中,約翰·伊諾梅爾版《茶花女》與希薇·紀蓮版《瑪格麗特與阿爾芒》,意大利阿岱舞蹈團版與沈偉版《春之祭》的PK一度讓許多觀眾津津樂道。古典之美與更快的節奏感、更具東方氣質的繪畫感,似乎跨越了芭蕾的幾個世紀,也讓本次舞蹈節“經典·創新”的主題愈發鮮明。即便古典,也煥發出新古典主義的光彩。
大家熟悉的云門舞集用《云門新聲》為其新生代力量壯行。布拉瑞揚、伍國柱、鄭宗龍、黃翊四位編舞家分別帶來了各自的處女作《出游》《坦塔羅斯》《墻》《流魚》以及黃翊另一作品《下回見》。用云門舞集掌門人林懷民的話說,“他們是玩電腦、吃麥當勞長大的”。他們帶來的作品,也充滿了全新的概念。黃翊的《流魚》呈現了一種群體舞者流動的狀態,而其表意居然是猶如物理定義的速度和動力。
與之呼應的是曾擔任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動作指導的蘭登舞蹈團編導韋恩·麥克格雷戈爾。已是第四次來京演出的韋恩帶來了現代舞《本質》。這個電玩時代的光頭男人,把舞蹈放進了一個動漫、投影和三維設計的空間里,與威廉·弗賽斯的“數學玩法”叫板,讓不少觀眾亢奮不已,更讓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歐建平贊嘆“如同讓人經歷了一段無法喘息的旅程”。
N之五:
大劇院首次“試水”舞蹈自制
11月21日,國家大劇院演繹了一臺真正的舞蹈版“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個叫做《穿越——三個女人的舞蹈》的作品,匯集了譚元元、許芳宜、阿什莉·鮑德三位當紅舞蹈家,以8個新作品和小作品的集萃式表演賺足了觀眾的掌聲。演員數度鞠躬謝幕,大幕才緩緩合上。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這還是國家大劇院首次“試水”舞蹈自制。
據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介紹,《穿越——三個女人的舞蹈》是國家大劇院與曉星芭蕾藝術發展基金共同為本次舞蹈節制作的作品。他坦言,這種“集萃式”的演出,學術性相對較強,與觀眾期待的大制作或大劇目相比,其演出風險是非常大的;但從探索的角度講,這未嘗不是為以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業內專家則認為,三位主演的號召力和作品本身的優秀,是此次演出成功的關鍵原因。
對舞蹈節所能產生的商業可能,趙汝蘅表示,舞蹈節的形式在國外非常普遍,也為各大舞團發現、發掘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目前來說,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還處在初期階段,更重要的是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與共享的平臺。她說:“也許它會產生一定的商業機會,我也樂見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它能更好地發揮文化交流的功能,為國內舞蹈打開視野,至于商業機會,我想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一切都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