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那么多的人熱衷于天文攝影?那是因為當我們面對夜空,最能激起心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沖動。用相機拍攝璀璨的星空,是很多攝影者夢想的事情,然而這種拍攝看起來十分高深,需要不需要使用望遠鏡?需要不需要專業的輔助設備?我們普通的相機能夠拍攝天文題材嗎?面對這些疑問,讓我們還是從什么是天文攝影說起。
地上的宮殿紫禁城,天上的宮殿紫微垣,中國元素的巧妙融入。攝影/虞駿
天文攝影屬于科學攝影的一類,大多數天文攝影題材有些“極端攝影”的意味——在極端黑暗環境下,通過特殊的光學設備,長時間曝光后得到暗弱天體的影像。一提到天文攝影,很多人想到的是天文臺里那些碩大的專業望遠鏡。專業望遠鏡擁有巨大的口徑,可以收集比一般攝影鏡頭多成百上千倍的光線。我曾使用天文臺的專業望遠鏡觀測過暗弱天體,并進行拍照,但拍攝得到的大多并非人們想象的花里胡哨的照片,而大多是黑白照片,更多情況下得到的是一些優質的數據,而非藝術化的影像。與之相反,一些天文愛好者用簡單的設備,拍出了精妙絕倫的照片。由此可見天文攝影的設備和技術并非高不可攀,而且天文攝影的門類繁多,一些門類使用普通相機,運用特殊技術依然可以實現。
天文攝影從拍攝設備和拍攝天體類型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拍攝星空照片,只需要好一些的相機就可以完成。第二類是深空天體攝影,人們看到的那些漂亮的天體照片大多屬于這類,需要相機結合相對專業的設備完成,對于一般攝影者來說,也并非不可能實現。第三類專門拍攝小個子的天體,或者天體的細節,需要很長焦距拍攝,多用相對高級些的長焦望遠鏡完成,這就需要專門購買望遠鏡和相關裝置,進行此類拍攝,會有一點門檻。
西藏地區拍攝的北極天區星軌,下面之字形的光條是山下的公路。攝影/朱進
星空攝影——普通相機,或者僅僅好一點
當我們到郊外野游,黑夜之中登上山峰,或者日落后在草原上仰望,如果沒有月亮干擾,那么群星將是夜空的主宰。拍攝星空,其實并不是一項非常難的攝影技術,只是很多攝影師或者攝影愛好者并不熟悉這類題材,通常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拍攝星空一般來說有兩種手段表現,每一種手段如果表現好,都會有驚人之作。
在黑夜中站定,盯著繁星,人們會感覺到群星的東升西落。星和太陽、月亮一樣,因地球自轉而由東向西運動。于是第一種手法,便是利用固定位置的相機來拍攝星運動劃過的軌跡——“星軌攝影”。在膠片攝影的年代,天文攝影師用一臺手動相機配合手動鏡頭,在確定焦點在無窮遠、光圈最佳的時候,便開始進行長時間曝光,動輒以小時計算。然而在數字時代,人們用多次曝光后期疊加的方法,巧妙地將拍攝難度降低。人們只需保持相機穩定,開大光圈,每張照片拍攝10-30秒,連續曝光數百張,之后通過Startrails之類的軟件進行疊合,便可以拍攝到星軌。這種拍攝,需要一臺結實的三腳架,和一個可編程的快門線。
夏季的夜空銀河燦爛,如何才能拍攝呢?這就是第二種手法——“星野攝影”。星野攝影一般使用超廣角或魚眼鏡頭完成,因為在大視角的鏡頭中,群星的運動速度不甚明顯,可以進行半分鐘或者一分鐘的固定長時間曝光,而且還可以將地面的景色納入畫面之中。由于星光微弱,一般要采用光圈2.8或者更大的鏡頭,這樣銀河星光才會顯著。另外就是相機需要ISO3200以上的高感光度。在滿足這三條的情況下,繁星點點的夜空,薄紗般的銀河就凝固在畫面中了。
星軌攝影和星野攝影可以理解為以星空為元素的夜間風光攝影,它們都是固定在三腳架上的。但如果不想拍地面風光而只拍星空,技術方法迥異,因為此時只需要一個設備,可以抵消掉地球自轉的效應,或者說可以跟上群星的運動,就可以任意拍攝——這種裝置就是“赤道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