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不是殘疾人電影唯一主題——導演楊亞洲談新片《最長的擁抱》
電影《最長的擁抱》劇照
在籌備電影《最長的擁抱》時,導演楊亞洲問男主角劉偉:“你最想對自己母親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劉偉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我有胳膊,真想抱抱你。”看著眼前這個自小失去雙臂、曾因用腳彈奏鋼琴而獲得“中國達人秀”冠軍的大男孩,楊亞洲覺得自己的眼眶中突然涌滿了淚水。于是,“如果我有胳膊,真想抱抱你”便成了《最長的擁抱》中最動人的一句臺詞,只不過劉偉飾演的宮平想擁抱的對象,變成了失去生活方向的女大學生小北。
夜色下的什剎海,遭遇感情打擊的小北跳湖自殺,卻被失去雙臂的男孩宮平所救。宮平怕小北再尋短見,便將她帶回家。宮平樂觀而堅強的生活態度感染了小北,讓她逐漸走出生活的陰霾。小北與宮平一起到兒童福利院照顧身患殘疾的孩子們,在苦澀與甘甜相交雜的生活中,兩人相互扶持,愛情也悄然產生。《最長的擁抱》延續了楊亞洲一貫的現實主義風格,又因為兩個年輕人柏拉圖式的愛情而平添了幾分文藝氣息。
楊亞洲坦言,自己之所以要拍攝這部以殘疾人作為主人公的電影,就是因為劉偉在“中國達人秀”比賽中所說的一句話。“‘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劉偉的這句話成為整部影片的創作雛形。”楊亞洲說。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楊亞洲就曾在飛機上結識過一群被美國夫婦領養的中國殘疾兒童,孩子們真誠而善良的目光讓他深受觸動。“我當時就萌生了拍攝一部殘疾人題材電影的想法,只不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契機。”直到2010年,楊亞洲在“中國達人秀”舞臺上看到了劉偉,他立即決定將自己的設想付諸實踐。“我找到劉偉,提出想要為他拍攝一部電影,但不是講他本人的故事。”楊亞洲說,“因為劉偉的故事通過‘中國達人秀’已經廣為人所知,我想要通過藝術加工,讓觀眾了解‘劉偉們’的真實生活和想法。”
從沒當過演員的劉偉并不拒絕演出,他只提出了一個要求:“我不想演一部煽情和苦情的電影。”劉偉的想法跟楊亞洲不謀而合。“并不是所有表現殘疾人的電影都要以‘身殘志堅’作為唯一的主題,我希望把《最長的擁抱》拍成一部很優美的青春電影。”楊亞洲表示,“《最長的擁抱》不是一部殘酷的電影。影片中雖然展示了很多現代社會的矛盾,但都是為了襯托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溫暖、體現人性的閃光點。”
的確,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平凡卻閃光的小人物,始終是楊亞洲關注的對象。一個拍了十幾年電影的導演,不可能不知道在競爭殘酷的電影市場中,一部以殘疾人作為主人公的電影在商業上會面臨多么大的風險。楊亞洲表示,自己并不過分看重《最長的擁抱》的票房。“有愛的電影比票房更加重要,我更希望這部電影能向觀眾傳遞一種溫暖。雖然宮平的身體有殘疾,但他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真實生活中的故事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楊亞洲說,“其實拍攝這類影片,往大了說是一種責任。我們周圍有那么多人,大都是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也應該成為影視作品中的大多數。”
在《最長的擁抱》中,楊亞洲使用了很多頗具實驗性的鏡頭語言,他表示這些突破與創新的想法大都源自影片的另一位導演——自己的兒子楊博。“《最長的擁抱》講述的是年輕人的故事,我希望楊博的加入能為影片帶來一些年輕人的生活質感。”楊亞洲說,“雖然我們父子在拍攝過程中分歧很多,但有一點卻很早就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一定要把宮平這個人物看做一個普通人。”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