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山考察青海湖舍布奇巖畫
奔走于田野,始終以敬重之心鐘愛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從豐富而深厚的民間文化積淀中汲取研究的素材和營養,致力于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作為一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和民俗學教授,多年來唐仲山立足于青藏高原民族民間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唐仲山看來,熱愛民族文化遺產是為了維護祖國優秀文化,為之傳承和發展而奔波是民間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因而無論是民俗文化的教學和科研,還是挖掘和整理民間文化遺產資源,他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多項成果先后獲得省部級獎勵。他與別人合著以及獨著出版的《熱貢藝術》《神湖記憶》《中國唐卡藝術集成·吾屯卷》《中國唐卡藝術集成·藏娘卷》等專著,無論是內容的本真性還是形式的藝術性,都體現了崇尚民間藝術、追求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在其所主持和參與的多項國家級課題中,也力求科學性、學術性和規范性,無論是“三江源生態移民”的文化變遷研究,還是“青海藏族聚居區傳統村落文化”的研究,處處彰顯了一名民間文化工作者關注民生、關愛民間的人文情懷。在他的積極協助下,地方和文化部門成功申報“於菟文化空間”、“熱貢六月會”等省級、國家級非遺項目。
多年來,唐仲山扎根高原,植根于人民,貼近民間傳承群體,呵護民間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民做實事。他認為,民間文化傳承人是文化遺產的最寶貴財富,保護傳承人就是對文化遺產的根本性保護,因此他先后借助各種渠道推介和鼓勵多位民間藝術家,使他們最終成為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級或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游走于民間,他還十分關注百姓生活和文化的處境。在《中國唐卡藝術集成·藏娘卷》的調研工作中,唐仲山發現當地百姓看病難、小孩上學難的問題,就和調查組其他成員聯系青海省紅十字醫院,帶領醫療專家組和大量藥品,并購置大量少兒民族圖書前往玉樹通天河上游進行義診和藥物、圖書發放工作;在果洛州普查古村落文化時,又協同紅十字醫療組做義診,得到當地老百姓的廣泛稱贊。
雖然為民間文化保護已經做了很多,但唐仲山卻覺得自己只是盡了綿薄之力。他表示,在文化全球化席卷而來的當下,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所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他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