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士站在美國百老匯的舞臺上,從右至左分別是約翰·列儂、喬治·哈里森、保羅·麥卡特尼和百老匯主持人,后面為林戈·斯塔爾
“想象這個世界沒有國界,想象這個世界沒有殺戮和死亡,想象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中,你也許會說——我是個夢想家,但我絕不是唯一的,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加入我們,那世界將會合一……”倫敦奧運會閉幕式的大屏幕上,已故的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娓娓唱出他對世界的美好祝愿。這段溫暖人心的視頻經約翰·列儂的遺孀大野洋子剪輯后,首次與全世界的觀眾見面。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貫穿了英國搖滾50年的音樂演出,其中不乏奇想樂隊、誰人樂隊等英國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老牌樂隊,但無人能掩蓋披頭士樂隊的光芒,盡管披頭士早在上世紀70年代解散,但倫敦奧運會開、閉幕式依舊安排了9首披頭士的歌曲,《嘿,茱德》更引發了萬人大合唱,令世界為之動容。一支搖滾樂隊存在了10年,輝煌至今,它何以如此深入人心?
如果說上世紀50年代出現在美國的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給了搖滾樂生命,那么,上世紀60年代出現在英國的4個毛頭小伙兒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林戈·斯塔爾則給了搖滾樂靈魂,他們就是披頭士樂隊,在音樂史上締造了無數個第一。披頭士在全世界擁有超過4億的歌迷;超過50首單曲登上過各大單曲榜榜首;唱片銷售總量達10億張;百萬歌迷自發參加了主唱約翰·列儂和吉他手喬治·哈里森的葬禮;一張集滿了披頭士成員親筆簽名的專輯,曾以92萬美元的高價拍出;世界上有超過8000本著作為披頭士而寫;利物浦希望大學甚至專門開設了披頭士學的碩士專業。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世界上只可能有一個披頭士,就像鮑勃·迪倫說的:“披頭士是不會再發生的事情?!?/p>
20世紀50年代末,年僅16歲的約翰·列儂用一把花了17英磅買的吉他和另一個伙伴的搓衣板組建了一支樂隊。就是這樣一支看似玩笑的樂隊,改變了整個英國的音樂史,一個叫做“beatlemania”——“披頭士迷”的詞匯出現在牛津辭典中。那是一個搖滾樂還沉浸在黑人布魯斯舞步中的年代,節奏有力、干練,人聲充滿了沖勁,也融合了黑人靈魂樂的唱法,歌詞總是帶有嘲諷的意味,樂器編排上也還是黑人音樂中慣用的薩克斯、木鋼琴、木吉他等不插電樂器,美國的黑人歌手B.B·金、小查理克都是當時搖滾樂的代表人物。盡管白人歌手貓王的出現終于打破了黑人歌手稱霸搖滾樂壇的僵局,但是,依舊沒有甩掉令人搖擺的快節奏。英國樂壇也仍舊在鄉村、布魯斯、藍調等音樂風格上掙扎,并無創新。這時,披頭士帶著《愛我吧》《你所需要的只是愛》《生活中的一天》《一起來》《昨天》《黃色潛水艇》等一系列迅速躥紅大街小巷的歌曲走進了大眾視線。他們首次在搖滾樂演奏中加入了電音樂器、人聲采樣、合成效果,也確立了搖滾樂隊“四大件”的樂器編排——主音吉他、節奏吉他、架子鼓、貝斯,并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除了“四大件”,披頭士并不排斥對其他樂器的使用,《你得藏起你的愛》里加入了長笛,《因為》中加入了古鋼琴,《黃色潛水艇》邀請了管弦樂隊助陣,《順其自然》里有讓人耳熟能詳的口琴。
節奏上,他們改變了傳統搖滾的4/4節拍,運用了2/4、3/4、3/16的節拍,甚至是多種節拍混合在一起。最為大膽的創新是,披頭士終于讓經歷了布魯斯音樂陶冶的舞蹈節拍慢了下來,《負重》每分鐘只有80拍,《我需要你》更是以每分鐘45拍的超慢速度徹底打破了重金屬無法溫柔的形象。在音樂風格上,披頭士擁抱所有的音樂元素,印度舞蹈、鄉村民謠、流行音樂、硬核搖滾都被囊括在內。后期的披頭士更開創了英國特有的迷幻搖滾風格,用懶洋洋的唱腔、意識流的歌詞捕獲了整個世界的心,這種風格影響了數支風靡世界搖滾樂壇的英國樂隊,比如文青們熟悉的治療和電臺司令,直到今天,迷幻搖滾仍是英式搖滾的一大特色,很多美國樂隊也僅能做到五分神似??梢哉f,披頭士撫平了搖滾樂那顆躁動不安的心,為它注入了溫暖與平和。
披頭士不僅影響了英國的音樂,也影響了那個年代的青少年文化。1964年,籠罩在緊張的政治氛圍下的美國涌現了一批把情緒寫在臉上的嬉皮士,他們永遠穿著喇叭口的臟牛仔,咧著襯衫扣子,一頭梳不開的長發,天真而又沖動,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始終得不到美國大眾的認同,當披頭士干凈整齊、梳著“蓋頭兒”,穿著襯衫、瘦腿長褲、短皮靴,稍顯靦腆地站在美國的舞臺上,超過7000萬美國觀眾就像看外星訪客一樣看著他們,姑娘們就此瘋狂了,披頭士就像一股清風吹進了她們的心田。不僅如此,披頭士在歌詞中大膽描寫當時的女性,在人聲采樣中更是史無前例地使用了女性的聲音,那時候,還沒有哪一支樂隊比披頭士更懂得通過歌聲和女性溝通,俘獲少女的心。披頭士也是那個時期少有的將大把時間花在錄音棚里的搖滾樂隊,比起那些打了雞血一樣忙于宣泄情緒的吉他手,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唱片質量,這種在錄音上的認真態度對于整個英國唱片行業的發展,意義深遠,平衡了當時美國占壟斷地位的唱片市場,也為之后的英國樂隊滾石、誰人、赫爾曼隱士進軍美國唱片市場打下了基礎。他們用實際行動鼓勵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組建自己的樂隊,用音樂表達生活和愛。
雖然,晚期的披頭士負面消息頻頻爆出,服用致幻藥物,保羅·麥卡特尼和約翰·列儂因性格、志向不同鬧得勞燕分飛,大野洋子的出現讓約翰·列儂與妻兒分道揚鑣,不過這些負面消息從未動搖過披頭士在世界樂壇上的地位,盡管當時的一些電臺封殺了披頭士,但不久就迫于歌迷的壓力,解除了對披頭士的禁令。幾十年來,每一張再版發行的披頭士唱片依舊可以登上暢銷唱片排行榜。不僅在時間上,披頭士是一支常勝將軍,在地域上也影響了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人。每年的12月8日,世界各地都有成千上萬的歌迷,自發聚集到一起,悼念被槍殺的約翰·列儂。披頭士也同樣深埋在中國樂迷的心中,哪個文青沒有幾張披頭士的打口原盤,尤其是那張火紅色封面的《Beatles1》。多少文青年少時追過“蘑菇頭”,動過拿起“四大件”組樂隊的念頭,一心想要當個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