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
見證地球生命“漸變”中的“突變”
羅 涵
魚化石
玉溪撫仙湖
撫仙湖蟲化石
輪盤水母化石
位于云南玉溪撫仙湖畔的澄江化石地成為我國第43個、云南第4個世界遺產,是目前我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的一個化石類自然遺產,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化石類自然遺產之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認為,“位于中國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化石地保存了具有獨特重要意義的化石遺跡。澄江化石地的巖石和化石展示了杰出的、保存非凡的記錄,是距今5.3億年前寒武紀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多樣化的見證;在這一短暫的地質間隙時段產生了幾乎所有主要動物類群的起源。澄江化石地多樣化的地質代表了化石遺跡保存的最高質量,傳承了早寒武紀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記錄。它是一個復雜的海洋生態系統最早的記錄之一,也是一個進一步認知早寒武紀群落結構的獨特窗口”。
澄江古生物化石地填補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一個空白,為揭開寒武紀早期動物爆發性出現的奧秘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科學依據,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重要的補充——地球生命在“漸變”過程中也有“突變”。因此,這個發現在國際上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人們開始把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地稱為“世界古生物的圣地”,編入了聯合國《全球地質遺址預選名錄》,成為“代表地球的重要歷史階段并包括生命記錄突出的模式”。
本文圖片由云南省玉溪市攝影家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