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一輩子甘于當配角、跑龍套,不因角色小而自輕自賤,不因跑龍套就糊弄湊合,苦心孤詣,孜孜以求,結果比一些主角、主演還出彩,還有影響,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創造了“烹小鮮成大師”的舞臺奇跡。
近日,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洛駕鶴西去。他一輩子演小角色,當綠葉,可他不管角色大小,憑著一股對藝術追求的執著勁,開創了配角藝術的新天地,贏得了觀眾的尊重和愛戴。在黃宗洛遺體告別現場,三副挽聯勾勒出他一生風骨:其一,演龍套施重手從來嚴謹不曾偷著樂,烹小鮮成大師一生淡然仿佛仍在茶館;其二,演戲迷戲常入戲,找樂逗樂人總樂;其三,但求遍野蔥蔥綠,羞與紅花爭嬌艷。
黃老曾自嘲:“我這一輩子哪都好,就是長得有點寒磣,天生不是當主演、臺柱子的料。但只要有角色,我就使勁演,沒想到歪打正著,老百姓還真認識了我,人活一世就圖一樂呵,誰讓我有戲癮呢?”這一生,他在話劇舞臺上度過了四十多個春秋,成功塑造了100多個看門大爺、小土匪、算命先生和太監等“小人物”形象,演啥像啥,惟妙惟肖,為此,黃宗洛被譽為“龍套大師”、“北京人藝的非著名演員”。
大千世界,不論是生活中還是舞臺上,喜歡當主角、主演,爭當男一號、女一號,是人之常情。演藝界就常為爭演主角而鬧得不亦樂乎,爭得不可開交,有人動用關系,有人金錢開路,有的甚至不惜使用“潛規則”,不顧廉恥,不講操守。還有些新秀,剛出了點名就宣稱“非主演不干”,若請他演個次要角色,就覺得沒面子,很郁悶。而黃老卻一輩子甘于當配角、跑龍套,不因角色小而自輕自賤,不因跑龍套就糊弄湊合,苦心孤詣,孜孜以求,結果比一些主角、主演還出彩,還有影響,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創造了“烹小鮮成大師”的舞臺奇跡。
“烹小鮮成大師”,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一般來說,演主角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你那一邊,想不出名都難,演主角出名,那不算啥本事。而演配角演出名,跑龍套跑出名,那才叫真本事、大本事。黃宗洛就有這個本事,當然,他也為此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艱辛:“我很羨慕那些天才,他們跟鬧著玩似的就演起戲來,居然能很快就紅得發紫。咱天生就是蠢才,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怠慢。我的訣竅只是苦干、笨干,加傻干!”如果我們羨慕黃老能把小事做大,跑龍套也跑成大師,那就要像他那樣“苦干、笨干,加傻干”,任何事情,只要辛勤耕耘持之以恒,終歸會搞出點名堂來的。
“烹小鮮成大師”,還要安心、靜心,有平常心。在生活中或在戲臺上,因為形象、演技、能力、機遇、分工等原因,有些人就擅長演主角,有些人則適合演配角。如果我們被定位為配角、龍套,也別灰心喪氣,先想想自己是否確有不適合當主角的地方,確有不如人之處,然后,或通過不懈努力、拼搏奮斗來改變命運、改換角色。成龍剛出道時,是演死尸的,其實就是個道具,連群眾演員都不算,是配角中的配角,可是人家就硬是靠自己的奮斗,成了當今華人影視圈里數一數二的大明星,成了主角中的主角。或兢兢業業地當好配角、跑好龍套,以綠葉來襯紅花,善于補臺而不搶戲,當個出色的配角。最忌諱的是看不起自己的配角、龍套位置,眼高手低,心有旁騖,這山望著那山高,那是肯定干不好的,就是配角的位置也未必能保得住。
“小人物”黃宗洛遽歸道山,不僅留下了100多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留下了良好戲德、崇高人品,還留下了把小事做大的人生哲學,樹立了“烹小鮮成大師”的光輝楷模。我輩當見賢思齊,也各安其位,相互補臺而不搶戲,相得益彰而各施其才,在生活中或舞臺上演出有聲有色的精彩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