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泰坦尼克號》中使用的畢加索的畫作《阿維尼翁的姑娘們》
最近,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海報中一幅臘肉山水的形象被指涉嫌抄襲廣東畫家許欽松的作品《嶺云帶雨》。無獨有偶,前不久在影迷心中引發懷舊狂潮的好萊塢影片3D版《泰坦尼克號》也因影片未經授權使用了畢加索的畫作《阿維尼翁的姑娘們》遭到美國藝術家版權協會的起訴。類似這樣的侵權行為,在影視行業不在少數,還有諸如編劇著作權糾紛等案件。而在音樂行業,由于互聯網取代傳統唱片業成為音樂最主要的傳播載體,盜版侵權大行其道。在數字環境下,影視、音樂產業更加渴望得到法律的保護。日前,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上的“國際影視、音樂版權論壇”上,業內專家針對互聯網和多媒體影音技術發展時代中影音傳播所面臨的版權保護方面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探討。
版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繼無線廣播電視之后,相繼出現了互聯網寬帶、移動信息網絡等各種新的數字化視聽的載體,數字技術的大力發展為版權的分享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但由于復制成本低,網絡幾乎成為了“免費”的代名詞,同時在這個數字時代,網絡技術也削弱了著作權人對作品的控制。實際上,這對于傳統版權授權模式提出了挑戰,然而不可否認,版權保護是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正如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所說:“影視和音樂的創作、生產、復制、交易和傳播都與版權密切相關,一方面,版權激勵了優秀的影視和音樂作品的產生;另一方面,版權作為產業化的成果具有財富的屬性,產品的屬性和高附加值。因此,版權是影視產業和音樂產業的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影視和音樂作品推向市場的過程,就是版權進行交易的過程,良好的版權制度將為影視和音樂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論壇上,國際唱片業協會的執行總裁Francis Moore對中國《著作權法》的修訂工作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她認為,修訂之后的《著作權法》將會對中國的音樂人以及音樂產業有著重大意義。“中國音樂人能夠以與世界統一的標準令自己的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而音樂作品獲得的利潤將使投資公司得到很好的回報,促進音樂產業良好的發展。” Francis Moore說。相對于影視產業來說,加拿大獅門電影公司董事會成員Arthur Evrensel則認為,良好的版權保護將會使中國觀眾獲得更多的觀看選擇,目前中國電影更多依賴影院的票房收入,而版權產業的發展將會使更多的電影通過多媒體平臺播出。“版權保護工作能幫助影視制作者成為更好的講故事的人,并幫助他們拍出更好的作品。版權保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非常重要。”
不同的傳播平臺都對盜版說“NO”
其實,數字時代影視、音樂版權保護早已成為新媒體及傳統相關行業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網絡環境下的影視、音樂盜版侵權猖獗,嚴重損害了生產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利益,也成為中國融入國際的一大障礙。近日導演馮小剛在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批評中國的電影盜版現象,稱這樣的現象同時影響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此,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總裁艾里善表示:“所有內容的創造者都應該得到薪水。”論壇上,他對與中國合作打擊網上盜版的效果表示滿意,同時他對近些年來中國在影視、音樂版權保護工作上的成績表示贊許。
作為電影、音樂等版權作品的新興傳播應用者,視頻網站成為本屆版博會的焦點之一。2011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規模62.7億元,同比增長99.9%。主流視頻網站的正版率盡管有很大提高,但目前這個數字仍然只有76%。相比之下,愛奇藝單月覆蓋用戶達2.3億,這些用戶每月在愛奇藝上的觀看總時長達400億分鐘,對此愛奇藝運營副總裁耿曉華表示:“愛奇藝的每一秒內容都有合法版權。”同時,耿曉華認為,互聯網可以成為版權內容的傳播平臺并獲得合理的商業收益。
作為傳統媒體,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經理馬潤生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央電視臺在影視節目版權交易方面的新探索。由于中央電視臺擁有豐富的影視節目資源,因此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的交易平臺依托上萬小時的節目總存,將服務于全國各省區市的傳媒行業。同時將順應國際化媒體需求,支持多語種,并形成在線節目配譯技術,支持遠程片花瀏覽,達到對節目的國際傳播以及文化深層次開發。馬潤生提到了這一交易平臺的有效版權保護技術,即采用視頻技術、數字認證技術、電子合同和電子支付技術等,使版權管理和版權保護有效地進行。
一直致力于正版音樂下載的TOP100巨鯨音樂CEO陳戈在論壇上呼吁大家到巨鯨音樂網和谷歌音樂頻道去進行免費的正版音樂下載和試聽,“因為我們的每一分廣告的營收都會分給唱片公司和版權所有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據國際唱片業協會在此次版博會上發布的《2012數字音樂報告》顯示,全球范圍內2011年音樂產業數字收入增加了8%,達52億美元左右——這是2004年開始有記錄以來年平均增長第一次提高。而在中國,超過70%的銷售收入都來自數字市場。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統計,數字音樂業務目前已覆蓋全球,其中中國以71%的比例排在第一。雖然音樂產業曙光初現,但并不意味著已經擺脫盜版困擾。報告顯示,全球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互聯網用戶經常訪問未經許可的音樂網站,可見打擊盜版任重而道遠。
版權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可否認,中國近些年來在打擊盜版、加大版權保護力度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正如Arthur Evrensel在介紹加拿大版權保護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時所說的那樣,我們的立法永遠滯后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同樣在執法方面,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此,國家版權局法規司司長王自強在論壇上向大家介紹了正在進行的《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訂的情況,他表示,在整個修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現了對權利人尊重的原則,將普遍增加權利內容,進一步增強保護力度。同時,王自強表示,從法律草案轉化為現實,還需要社會的廣泛共識,還需要得到國際協會的廣泛支持,使尊重著作權的理念變成現實的法律規定。良好的版權環境,同時需要文化各行業的合作以及民眾版權保護意識的提高。
談到未來影視產業面臨的版權保護問題,耿曉華認為,從整個文化產業大的范圍上來說,其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版權方、播出方、廣告客戶,還有用戶,都需要改變以往對互聯網資源免費的概念。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對正版的宣傳,另外要加強對盜版的打擊力度。艾里善以美國電影協會版權管理的實踐經驗給出建議,如何令內容所有者根據自身所面臨的行業現狀獲得成功的版權管理和保護模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他認為,必須要讓網絡用戶具備這樣的理念,就是下載作品需要付費。
而針對數字時代,音樂產業如何更健康的發展問題,陳戈表示,唱片工業與互聯網企業之間應該建立統一的游戲規則,無論是廣告的營收、音樂的媒體模式以及收益的分配,都需要建立一種標準。陳戈認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版權制度非常重要的環節,盡管它在版權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這樣的版權保護工作,開始比沒有開始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