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作品被譯為英文版亮相倫敦書展
英國的孔子學院學生在倫敦書展上朗誦
在剛剛閉幕的2012倫敦書展上,不是功夫、中藥、烹飪等中國傳統文化唱獨角戲,而是一批反映當代中國以及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為代表的“紅色”書籍首次集中亮相,體現了世界希望了解當代中國的渴望。
倫敦國際書展(LondonBookFair),由英國工業與貿易博覽會創辦于1971年,1985年由勵德展覽公司承辦,該書展為版權貿易型書展,每年4月在倫敦西區EarlsCourt展館舉行,歷時3天。作為全球書業最重要的春季盛會,倫敦書展在時間上與秋季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遙相呼應,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逐步成為擁有40多個國家、1400多個參展商的國際大型書展。
本屆倫敦書展,中國以“市場焦點”主賓國身份參展,做了一次中國與世界的對話。
目光聚焦當代中國
在以往的國際大型書展上,走出去受關注和唱主角的往往是傳統文化題材類的出版物,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腳步的不斷邁進和國家整體實力的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特別是當代中國發展道路、時代精神風貌和未來趨勢題材的出版物越來越成為包括學者、媒體、出版界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這些都促成了本屆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期間,相關主題讀物的國際出版與合作的熱潮。
由紅旗出版社推出的《關注中國——41位駐華官員談中國共產黨》呈現了41位國際組織駐華官員與外國駐華使節眼中的中國與中國共產黨。他們以其新鮮而獨特的視角,廣泛的話題和客觀的觀點回答了本書的核心問題——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的90年歷程,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最大執政黨的執政方略。
該書英文版戰略合作伙伴英國新經典出版公司的負責人有個有趣的中文名“昆侖”。昆侖說,中國共產黨在西方世界中仍然充滿神秘感,而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就必然要了解中國共產黨,這就是公司買下這本書的版權的最大原因;他同時也十分看好該書的市場價值。
與《關注中國》一同來到英國的還有《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多語種版本。該書主編、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同來自英國的嘉賓交流,并誠懇解答了他們的問題。他坦言,“中國共產黨確實面臨作為執政黨建設的挑戰,尤其是個別官員的腐敗,因而更要進行改革。盡管某些人尤其是外國人對中國改革前景擔憂,但是我很有信心,而中共領導人更清楚這一點:只有改革才能解決問題?!?/p>
作為重量級作者,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親赴倫敦書展,推介自己的《跨國對話:公共外交的智慧》和《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英文版,他說“中國需要公共外交,以此來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無論優缺點”,當今世界既有了解當代中國的渴望,中國也有向世界說明的渴望,這二者自然促成了相關主題的書籍在倫敦書展受到關注。在他看來,“用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價”的說明方式是一種進步,以藝術的、文化的方式講述,才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書展上受到關注的還有四川人民出版社向麥格希教育出版集團輸出版權的《汶川大地震》和《美好新家園》畫冊,展現了中國各界自強奮斗的精神和成果;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讓外國朋友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普通百姓實際生活,了解當代中國人精神風貌的《中國好人》;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聯合出版的錢學森早期學術論文集《錢學森文集(1938~1956)》;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多角度透視中國經濟現狀和發展趨勢的《中國道路——中國經濟學家的思考和探索》;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深入介紹中國城市政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中國城記系列”等。
這些書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目光聚焦在當代中國,關注當下中國的變化。
中國老中青作家集體亮相
在對話題目和作家組合方面,體現了主辦方和主賓國的心思。除了主持人都是西方作家同行,對話者也盡量中英搭配,年齡閱歷相當。中國作家團在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帶領下,上至年近八旬的王蒙,下至“80后”的張悅然,可謂老中青三代集體亮相,充分顯示了當代中國作家的形象和個性。
王蒙和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瑪格麗特·德拉布爾是多年的老朋友,雙方都讀過對方的書——二人關于“出版與文化”的對談,為倫敦書展中英文化名人11場“高端對話”拉開帷幕。當被問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王蒙坦言,自己銷量過5萬的書,都有盜版。盡管“幾乎所有作品都能在網上查到,合法使用占不了20%”,但王蒙堅信,“政府是下了決心要解決這些問題的?!?/p>
鐵凝、畢飛宇和英國作家瑞克爾·霍瑪斯對談“女性視角”。作為中國最受關注的女作家之一,鐵凝稱,作家沒必要諱言自己的寫作野心,她自己就非常關注中國巨變之中涌現出的一系列問題?!捌┤缥液芨信d趣的一個題材,是進城務工女性的家庭非正常狀態?!钡瑫r表示,“如何在內心孕育這些題材,對我是巨大的挑戰?!痹趧撟饔^上,她非常贊同巴爾加斯·略薩的話,“作家應該知道大街上發生了什么”。
而張悅然和江南的亮相則為中國青年作家代言?!?0后”作家江南是學化學出身,在美國留學期間開始寫作?!爱敃r我晚上做實驗,白天寫書,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他回憶?!?0后”作家張悅然曾經在新加坡讀計算機專業,“當時我一邊編寫程序,一邊編寫故事?!?nbsp;
談到新生代作家與老一代作家的區別,張悅然認為,“上一代作家傾向于宏大的敘事、完整的背景、慢搖式寫作手法;而我們這一代則更喜歡特寫,固執地盯著某個人或某個角落?!彼堰@種差別歸結為成長背景的不同。“我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心里‘我’這個概念是很強大的。”她說,“對‘我’的剖析、審視與對抗是新生代作家寫作的魅力?!?/p>
同在這個展場,著名作家莫言則點評“80后”作家還沒顯示出大家寫作風范,建議他們應該擴大生活面,由關注自己到關注他人,把作品上升到新高度?!拔易x‘80后’的作品,覺得該痛苦的地方不痛苦,不該痛苦的地方他們哭天搶地。也許這也影響了對作品真正藝術價值的客觀評價。”
“中國為交流合作而來”
談及本屆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的亮點時,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概括了以下主要特點:首先是活動數量多,有300多場;二是參展規模大,有181家出版單位和其他眾多文化單位的近1000名出版精英和版權經理人參展;三是活動內容廣,涉及高端對話、投資論壇、出版專業論壇、圖書版權推廣、作家學者交流、文化藝術展覽、文藝演出等多種文化交流活動;四是名家學者多,出版界、文化界、藝術界、經濟界的眾多精英出席豐富多彩的主賓國活動。
在借鑒吸收以往主賓國活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這次中國主賓國活動還有很多“首次”的創新,如設置了涉及出版與經濟、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建筑、音樂、電影、數字化、版權保護等領域的10場高端對話。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坦言,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通過國際書展這個平臺,讓世界各國的出版商購買我們的版權,使中國的圖書能夠深入各個國家。在他看來,一種文化要想在世界上有影響,一要優秀,二要有用。在世界文化交流過程中,只有對方準備花錢買了,這種文化才會在對方國家和地區有持久的影響。目前和世界出版強國相比,中國出版物在全球市場所占的份額還遠遠不夠。他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的文化產品會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獲得相應的地位,中國出版業會逐步走到世界出版業的前列。
鄔書林表示,我們一方面要介紹中國,把中國的文化通過書展介紹到世界,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國,使中國的和平外交、中國的和平發展得到世界的更多認同;另一方面,要了解世界,虛心學習世界各國用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經驗,把他們優秀的文學作品、科技著作以及各種各樣的思想成果、管理經驗介紹到中國來,用全人類的文明成果來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文化溝通的橋梁。
“中國以主賓國身份參加倫敦書展,是為交流而來、為合作而來?!绷蠼苋缡强偨Y。